主宰全球流行文化喜怒哀樂超越四分之一世紀,瑪丹娜(Madonna)自一九八二年發行第一支單曲之後便全面征服流行霸業。無論是歌手、音樂製作人、電影製作人、演員、舞者、慈善家、童書作者、女性主義家、母親、或是設計師,她都能以不同身份,淋漓盡致地成功展現才華。
多元角色中,她最在乎導演一角。儘管全球專輯累積銷量已輕鬆突破兩億大關,卻一心想靠最新導演影片「溫莎公爵與他的情人」讓人肯定她的功力,上周興沖沖前進威尼斯影展,無奈片子得到的影評成績頗為不理想,美國娛樂網站甚至以「魂斷威尼斯」形容一度被預期可能角逐奧斯卡也希望渺茫。
不管片子口碑好不好,瑪丹娜面對群眾照樣帶著自信笑容,看不出被影評影響心情。男主角詹姆斯達西站出來相挺:「我從沒見過如此有備而來、又充滿熱情的導演。她還寫信給英國女王請求拍片協助。」
「溫莎情史」內容描述愛德華八世為愛情放棄王位的故事。瑪丹娜打趣地說,如果換是自己,絕不會放棄流行文化天后的王座:「我會為了男人或女人放棄我的寶座嗎?我覺得我可以兩者兼顧…或三者兼顧!」 瑪丹娜想捕捉那個年代的「奢華、美麗與墮落」,也想表達「現代世界那種高雅氣息」,也就是那種富裕和注重感官享受的氛圍,不過「不保證會有完美結局」。
她說,自己很能了解辛浦森夫人那種被排拒在外的無奈感受:「公眾人物常常被簡化成只是一句話,或是只剩下某種特質。我覺得人們試圖把她的影響力縮小…我試著讓她更像一般人。」 她強調,身為名人,就得放棄外界有朝一日不被華麗的外表蒙蔽,將被洞悉本質的念頭,「辛普森夫人和為她棄王位的英皇愛德華八世都是如此。」
愛情與江山難兩全,人們帶著異樣眼光看待溫莎公爵與他的情人,當事人應該都很有挫折感。若再要執導電影, 瑪丹娜已鎖定坎城影展為下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