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設有研發中心的美國超微公司,將在中國大陸上海成立「大中華地區」最大的研發基地,顯示外商已放緩在台投資的腳步,但轉向大陸投資的意願增加、規模擴大,動作也更明顯,對台灣經濟發展埋下隱憂。
看到這則新聞,如果只作表面解讀,以為只不過是超微高層認為,大陸地區使用個人電腦的比例還很低,所以大陸市場還有相當大的開發空間的話,就未免太過膚淺。為什麼有愈來愈多的外商,不願考慮來台灣投資,或是已在台投資的外商,會逐步減少投資?
原因很簡單,因為商人重視的是投資所在地的成本問題、政策一貫性及政治穩定度,但台灣的政策常隨著內閣部長更迭而變動,投資環境未見改善,可是政府打算向外資開徵的稅賦項目卻日益增多,兩相對比,外商當然會評估台灣是不是適合擴張投資的國家。
其次,台灣的兩岸政策完全被統獨意識所操控,誰敢建議兩岸三通,就立刻被打壓成「中共同路人」;中國大陸與查德建交,我政府馬上放話凍結原本預定實施的逐步開放政策,幼稚的程度與小學生無異。試問,外資看到台灣政府如此以政治干預經濟的行為後,還會願意拿大筆銀子到台灣投資嗎?
此外,自高雄捷運弊案爆發,引爆一連串高官與陳總統家人、親信的弊案後,外商開始懷疑執政當局的清廉,因為外資最怕投資所在地政府貪污、腐敗,政策制定過程和執行不夠透明,及司法體系不夠獨立。
外資不再投資是經濟發展嚴重的警訊,但截至昨天,陳總統絲毫沒有為台灣的經濟衰退感到憂慮,還在為自己喊冤叫屈,如此的領導人、如此的台灣,難怪外商會棄我們而就中國大陸,如果台灣再這樣空轉兩年,恐怕連敗部復活的機會都沒有了。
茶仙(高雄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