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項健保局九十九年對民眾就醫滿意度的調查,約百分之三十八民眾表示,除掛號費及部分負擔外,還要多花錢,平均每次就醫總費用要花一千一百三十六元,比九十八年的九百二十一元增加,不少人抱怨看病的自費項目多。
民眾也反應,醫師門診看診時間多數在五分鐘以內,看病要多掏錢、保費又調漲,但就醫品質並無顯著提升。
調查也指出,民眾對急診、住院的整體醫療品質滿意度約七成,較九十八年略為下降。
其中包括醫生檢查及治療花費時間、仔細程度、解說病情的認真程度等項目,民眾滿意度比較低。
約四成民眾表示,醫師門診時間在五分鐘以內;約六成民眾滿意醫師的診療時間,比九十八年的百分之六十八下降。
若以中醫、西醫、牙醫相比,約有百分之四十三民眾覺得牙醫約診不易。
看病自費也讓不少民眾叫苦,每個月都按時繳健保費,但就醫時自費金額持續升高。
除了部分負擔跟掛號費外,仍要多花錢。去年全年,平均每人每次就醫要自費一千一百三十六元,以看門診而言,平均每次要自費五百八十五元;住院則平均花一萬五千七百元、急診平均一次二千八百零六元,更比九十八年一口氣增加了一千七百多元。
自費的理由,以「健保不給付」以及「補健保差額」為主因。雖然民眾向健保局申訴的案件減少,但申訴案件中仍以抱怨醫療院所「額外收費」為大宗。
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表示,健保給付的疾病範圍已涵蓋廣泛,但民眾就醫時自費金額仍持續增加,降低民眾對健保的信賴感,看病愈來愈貴。
同時從調查中看來,民眾就醫品質並無提升,也讓人難以支持健保調漲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