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美國知名趨勢戰略學家約翰‧奈思比日前在港表示,儘管中國大陸面臨諸多挑戰,儘管海外「中國崩潰論」不絕於耳,但大陸發展崛起的趨勢沒有改變,他對此充滿信心。
奈思比在香港一項論壇後的記者會上說,一直有人說中國經濟不可能持續增長,甚至崩潰,但中國始終是這個中國,一樣的領導層,一樣的十三億人口,儘管中國在城鄉差距、腐敗、環境保護等方面遭受嚴峻挑戰,但中國仍將持續往前走,保持增長。不過在經濟總量超越美國、人民幣國際化等趨勢上,中國還有很長很長的道路。
關於世界格局,奈思比認為,中美關係正在成為全球政治和經濟的焦點,一切因素都表明世界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因此我們的觀念要隨之改變。在新趨勢中,不論國家還是企業都要端正心態,以客觀認知去迎接時代的轉變」。
奈思比說,中國正用自己的模式構建未來,西方需要認知並接受這個事實。西方社會應以事實為基礎,而非從情緒的角度來看待及評價中國,亦不能以西方視角衡量中國,否則非但無法了解中國,甚至會造成很多誤解。
他同時表示,中國了解西方,遠比西方了解中國多,不過當中國人看待並評價西方時,同樣應該考慮西方的視角和現實,同樣不應帶過多情緒。
奈思比認為,雖然中美經濟仍有巨大差距,但未來十年中國和美國將是國際舞台上的主角,並成為相互競爭的對手,這種競爭不是美蘇爭霸時意識形態的對抗,而是經濟實力的較量。雖然中美兩國不時因為經濟議題而互相埋怨爭吵,但中美兩國必須承認,兩國均是負責任的國家,必須合作阻止最壞的事情發生。
當世界經濟面臨困難時,主要經濟體都需要一個堅強的領導層,歐盟缺少這個特質,美國則由於兩黨政治而變得複雜。也是全球知名社會學者的奈思比妻子桃樂絲說,中國正在發展一套新的社會經濟體系,即建立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垂直式民主」,一套切合其自身歷史及文化的中國式民主。桃樂絲認為,這種體系可以去蕪存菁,靈活地適應各種形勢變化,也是中國成功的重要原因。
她說,如果將一個國家比做公司治理,那麼美國公司有一個總裁和兩個董事,彼此激烈的鬥爭只為證明對方是錯的;而歐洲公司沒有總裁,卻有幾十個人想法不同,各自朝不同方向前進;中國公司有一個總裁,屬下可能為意見不同而爭執,但最終會達成一致決定,朝一個方向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