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並不是要滿足別人……而是為了彌補自己的空虛感。──張照堂
攝影家張照堂說自己攝影不是為了責任感、使命感,但仍被譽為「以創作來激勵生命」,把對世界的看法傾注到攝影作品中。
兩岸唯有先不互相否認、到彼此肯定,才能共同編寫雙方都能接受的中國抗戰史!──楊維真
8月14日是空軍節,在「國軍與抗戰」座談會上,有觀眾提問:國民政府指中共在抗戰「一分抗戰、兩分應付、七分發展」說法的真實性,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維真表示,這種說法的直接證據相當薄弱。
偶戲的無限想像,就是無限藝術!
──黃俊雄
即將被文建會列為「人間國寶」的布袋戲大師黃俊雄,認為要延續偶戲生命,就須求新求變,因此將阿凡達技術引進偶戲場景。
「悅」和「樂」是論語的關鍵字,也是中國文明與眾不同的特色。
──薛仁明
《論語隨喜》作者薛仁明點出《論語》的特色:一開頭就是「不亦悅乎」、「不亦樂乎」,有哪個文明的根本典籍是這麼開篇的?
興趣要從小開始培養,不但一輩子放不掉,還可以受用一輩子。
──林克孝
日前登山失足墜崖罹難的林克孝,自言因為浪漫才會在山林間追尋,並認為現代人都很忙碌,但一閒下來,卻找不到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他雖然很累,但整個人都放鬆了。
這都是時間點滴磨練出來的!
──楊榮芥
屏東市郵差楊榮芥送信近40年,練就「使命必達」好功夫,看到信封上名字就可以送信,地址寫錯也難不倒他。他指出早年鄉下沒有門牌,騎腳踏車挨家挨戶找,常送到晚上9、10點,「還得靠火柴微弱的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