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拯救心臟驟停的病患,俗稱「傻瓜電擊器」的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圖/李樹人)扮演關鍵角色。衛生署估算,全台每年約有兩萬名民眾發生到院前心臟停止,若能趕在救護人員到場前,即時施予心肺復甦術和電擊,救活率可望大幅提升,為此,衛生署擬在年底推動修法,強制公共場所全面裝設AED,民眾只要按語言指示就能救人一命。
AED救命效果極佳,以國內為例,自從救護車配置AED後,已將救活率從不到百分之一,提升至百分之五;若進一步強制公共場所全面裝設,依日本經驗,救活率可達百分之七。
衛生署長邱文達表示,AED在國外行之有年,尤以日本公共場所普及率最高,每十萬人口就有二百五十台,及時搶救,患者救活率最高甚至可達百分之三十八。台灣目前每十萬人口僅配置十九台,努力空間仍大。
目前國內約有四千至五千具AED,多數隨救護車配置;另有三十六家機關行號學校,達到「場所內購置或租賃AED、且員工百分之七十接受急救訓練」獲衛生署認證。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馬惠明指出,AED操作簡單,民眾只要按照語音指示,唯有在偵測到患者心臟非正常跳動時,AED才會自動啟動電擊,民眾可以放心。
除推動認證,鼓勵民間主動裝置外,衛生署年底也將推動緊急醫療救護法修法,強制機場、車站、百貨商場、運動中心等公共場所全面裝設AED,並增列免責條款,鼓勵民眾「見死要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