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實習記者謝玉音報導】夏日艷陽高照,曝曬於紫外線下未做好防曬,皮膚可能出現紅色丘疹,這是多形性日光疹的典型症狀,好發於臉、頸、手臂;醫師指出,減少持續曝曬可自然緩解,但日光疹往往會癢,持續抓可能變成結節性癢疹。
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蕭百芬表示,多形性日光疹是因對陽光有過敏反應,使得皮膚出現紅腫與奇癢的丘疹。曝曬多少陽光才會發作?因人而異,有些人因曝曬過度,但也有人只要曝曬幾分鐘,就會出現症狀。
蕭百芬說,多數患者只要避免曝曬陽光,症狀兩、三天就會自然改善,不一定要用藥,若癢難忍受,可用冰敷或擦拭有鎮靜效果的藥膏緩解症狀。若反覆抓癢會導致表皮出現小硬塊的結節性癢疹,這時就應盡速就醫,用藥物治療。
蕭百芬提醒,若需長時間在戶外活動,應擦防曬乳,並搭配外套、陽傘遮陽光。由於夏天較容易流汗,可選擇防水性較高的防曬乳,每兩小時就該補擦。若已做防曬措施,還持續產生多形性日光疹,可到醫院做光敏感測試,檢查是否對特定波長的紫外線有過敏,選擇特定防曬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