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門倚閭長相念 ──憶我的父親

胡光東 |2011.08.14
988觀看次
字級

時逢父親節,憶念去世二十六年的父親,使我肝腸欲斷,痛不欲生。

一九八五年元月,寫了一封家書,託我一位在美獲得博士學位的學生兼湖南同鄉李澤民,趁赴家鄉講學之便,把家書帶至我家,並探訪家中概況。翌年三月十四日,接獲在小學教書的四弟光達的回信,想不到卻是噩耗:「父親於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仙逝,大哥之信,於父親去世後第二天,也就是十三日收到。」這一晴天霹靂,使我捶胸頓足,悲痛逾恆。

在無語問蒼天之餘,噙著淚水,即以「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沉痛心情,請三位弟弟帶著我兩個兒子貺、亞,並由長子貺誦讀我撰寫之悼詞。

亂世動盪 飽嘗生離死別

回憶一九三三年,我年方八歲,因為局勢動盪,父親與祖父商議,攜了我、堂兄、堂弟,遠走他縣,才得以倖免劫難。

父親為了培育我讀書,終年辛勤工作,曾無休憩之暇。初中畢業後,父親同意我負笈南昌,參加國立工專、高中聯招考試,均幸而錄取。當他獲知工專是南昌有名的學校而且是公費時,他走告鄉鄰,以我為榮。

後來我工專只念了一年,南昌即為日軍攻陷,只好休學返家。是時,我二舅接獲征召,奈何二舅母臨盆生產;父親毅然代舅應征,到了軍中,寄回的家書一再叮嚀我四個兄弟以讀書為優先,不管有任何狀況,絕不可中輟課業;書讀好以後就任何種工作時,要以臨淵履薄之精神為之,不要丟了胡家名聲。其好義、好勝之心,於斯可見。

數十年飄泊,終於在一九八九年,我第一次返鄉探親,已來不及再見到我敬愛的爹娘,乃於廳堂門口匍匐至神龕前,在「天地君親師」之牌位前嚎啕大哭一場,許久無法平靜;繼而,三個弟弟與我相擁而泣;再而,兩個兒子抱著我,訴述他們的媽,等不到我回,憂憤成疾而死。

祖代父職 養育深恩難報

待大家稍為平靜後,五嬸細細訴說自我離家後,數十年的家庭變故:父親知書達禮,鄉里之婚、喪、喜慶,都請他去總管一切人家不懂之禮儀;然而母親過世時,三個弟弟極力主張要我回家見她最後一面,但父親獨排眾議,以免影響我的前程。

妻子眼看我久不回家,兩個嗷嗷待哺之幼兒,又嚷著要爸爸,使她心智不寧,終因憂鬱而亡。從此,兩個年幼的兒子之衣、食、住、行,完全仰賴父親拉拔,後來更為他們娶妻生子,直到他老人家八十五歲病逝。

父親逝世後之第二天,家中才收到我由美國託人帶回的信,大家面面相覷,不知是憂是喜,但無論如何,總算應驗了父親的話:「晸初(我的乳名)一定還活著,一定做了大官回來。」

父親對我付出得太多,而我卻未盡孝道,在他生前無片紙隻字寄回老家,使他在「世局茫茫,碧海蒼蒼」之顛沛流離中,增加對我之思念……但願父親能見到我在台灣也已三代同堂,安享晚年,以告慰他老人家在天之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