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國人平均壽命屢創新高,然而,除了醫療的協助,有哪些因素可助人延年益壽呢?《健康兩點靈》雜誌公布首份台灣六大長壽村調查報告,這些鄉鎮的百歲人瑞,除了可能具有長壽基因,他們共同的養生祕訣,就是長期勞動的生活型態、作息正常、吃當令食物。
這份雜誌根據內政部六月底最新台灣鄉鎮市區人口統計資料,分析百歲以及九十歲以上長者最多的鄉鎮,扣除醫療資源較充足的環境,依北、中、南、東、離島,共選出六個自然長壽地區,包括新北市雙溪區、苗栗縣獅潭鄉、台南市將軍區、花蓮縣鳳林鎮、金門縣金湖鎮及金寧鄉。
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些地區除了空氣好、水質好,人瑞長者依舊維持勞動的生活型態,比如新北市雙溪區一百零二歲的呂張謹,即使兩年前不慎跌倒,目前多以輪椅代步,但務農出身的她仍堅持每天拿拐杖練習走路;金門金湖鎮的一百零八歲的陳李牽,每天早起照料親手種植的花卉,並與鄰居打牌練腦力。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長壽與基因關係密切,這是先天就決定的,但是後天生活環境、健康行為也是重要因素,長壽村的人瑞都力行睡眠充足、勞動力充足、吃少汙染的當令食物、保持心情愉快、與親友往來密切,因此能維持較好的身心功能,降低疾病發生的機會。
然而,一項針對全台一千多名二十歲以上民眾進行的「國人生活習慣大調查」顯示,多數國人都沒有做到養生祕訣,高達四分之一的國人完全不運動、近三成民眾常常睡眠不足,五成四國人的早、午餐都是外食,容易吃不對食物或營養失衡。
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蔡淑玲表示,食物選擇以當令最佳,熱量攝取應有總量控管觀念,採取少油、鹽、糖並高纖維的烹調方式,否則可能產生肥胖問題,相對無法活得健康、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