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個─,嗯─怎麼說呢?嗯─」約莫六十五歲,第一次來看診的病人王溫女士,不好意思地微笑轉頭看著她後面的先生。「妳自己跟醫師說。」病人的先生,催促著外觀上沒有異常的病人。「醫師,就是很奇怪,感覺好像我從A點(一件事)進行到B點(下一件事)以後,這中間發生什麼事情,全部都記不起來。」「?」「就像上星期,早上出門去逛街買東西,傍晚坐計程車回到家,卻發現家裡的轎車不見了?經先生提醒,才知道原來是開車去百貨公司。」王溫努力地說明狀況做完身體評估跟神經學檢查後,我發現她沒有明顯異常,就問:「妳會很忙碌嗎?太忙碌的人,有時候會容易記不住事情的細節。」「我太太可閒的很,每天的興趣就是逛街,一點都不忙。」「醫師,你有沒有看過有人像我這樣?從A點一直進行到B點以後,這段時間裡面所有發生的事情,統統記不起來?但過了幾個小時之後,卻又慢慢的恢復記憶?」「當然有看過,這是一種暫時性(全面性)失憶症。」「我還能正常走路、生活也過得好好的,為什麼會發生暫時性失憶症呢?」暫時性失憶症發生原因為血管阻塞、腦部放電或藥物造成,症狀出現時間短,會自行恢復,僅影響記憶功能。這位王女士,經過精密檢查,發現在她腦內的兩條大動脈之間,長了一顆動脈血管瘤。透過血管攝影術,以動脈栓塞術、加碼刀或者以傳統外科的方式切除,就痊癒了。由於暫時性失憶症,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前兆,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人,更需要注意,千萬別認為恢復記憶了,就沒有關係,正確之道是馬上就醫,找出病因給予及時的治療。註:暫時性失憶症的高危險群,主要發生在五十六至七十五歲間,或曾經患有偏頭痛者。一般鑑別診斷暫時性失憶症,有以下四種:須與中風鑑別診斷(特別是有心血管危險因子的人);神經理學檢查及大腦認知功能檢查;腦波;影像檢查(電腦斷層CT 或磁核共振MRI)。(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周希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