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電】中國學者日前在美國營養學會權威期刊《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發表的研究顯示,進食時增加咀嚼次數,可有效降低從食物中攝入的熱量,從而有望減少肥胖風險。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科研人員發表論文表示,咀嚼次數較少是導致肥胖的風險因素之一;較多的咀嚼次數可減少每餐的能量攝入;進食時增加咀嚼次數,在肥胖的預防和治療中將會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博士研究生李傑說,近年有許多調查研究顯示,進食速度過快、暴飲暴食等飲食習慣在肥胖的發展過程中產生重要作用,但咀嚼卻沒有引起人們重視。
本研究顯示每吃一百克食物,肥胖者比體重正常者少咀嚼約五十次。進一步研究發現,當每口食物的咀嚼次數從十五次增加到四十次後,肥胖者的能量攝入減少百分之十三點八,體重正常者能量攝入減少百分之十點一。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授王舒然說,改善咀嚼行為之所以能減少一餐能量攝入,胃腸激素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調節作用。該研究發現,咀嚼行為被改變後,影響了這些胃腸激素的水平,從而調節食欲,使能量攝入減少。
研究進一步顯示,胃腸激素在治療肥胖問題上的前景。研究人員同時表示,目前這項研究尚處於基礎階段,其研究成果能否對肥胖的預防和改善產生明顯效果仍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