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 綿羊媽教出鋼琴金牌

 |2011.07.26
1470觀看次
字級

【中央社洛杉磯電】美國藝術節今年的選拔大賽,來自加州、父母都是台灣移民的十一歲華裔女孩鄭宇婷,演奏佛朗西斯普蘭克的鋼琴名曲〈Trois Pieces-Toccata〉,勇奪金牌。這也讓小小年紀的她,獲得應邀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演奏的難得機會。被友人笑稱「綿羊媽」的媽媽蔡怡樂認為,嚴厲管教的「虎媽」理念對自家兒女行不通,親子溝通,給了孩子最大的發展空間。

耶魯大學法學院華裔教授蔡美兒倡議嚴厲管教的「虎媽」理念,今年初在美國引發輿論熱烈討論。今年一月,《華爾街日報》刊登蔡美兒所寫的〈虎媽的戰歌〉(BattleHymn of the Tiger Mother)摘錄片段後,馬上引起全美關注;蔡美兒描述自己如何以高壓手段強迫女兒練鋼琴、小提琴,更是引來不少網友批評。

來自加州爾灣的華裔女孩鄭宇婷,十一歲就登上卡內基表演,小女孩是不是被母親用「虎媽」的管教方式塑造出來的?鄭宇婷的媽媽蔡怡樂表示,平常教育小孩,完全不是用虎媽的方式,「虎媽的教育在我們家比較行不通,每個小孩的個性都不一樣。」

相對於虎媽不允許女兒看電視、打電動或是自由選擇課外活動,蔡怡樂說:「我們反而比較鼓勵她參與課外活動,我們能做的就是支持她,配合她,然後也主動參與她的活動。」

她說,如果孩子碰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又碰到好老師帶領,孩子就比較願意花時間學習。

大約六歲從團體班開始接觸鋼琴的鄭宇婷,最初學琴是出於興趣,後來她對於這項喜好更加認真,便轉為一對一師生授課。現在平常每天練琴約兩小時。

為何喜歡彈鋼琴,鄭宇婷笑答:「因為很好玩啊!」除了鋼琴,她也喜歡自己動手做手工藝,「還有看電視」。回憶在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她說,並不緊張,心裡只想著要把曲子彈好。長大後要否要成為鋼琴家?她天真地說:「不知道。」

小朋友學鋼琴想要有傑出表現,到底靠努力,還是靠天才?從事音樂教育已二十年的音樂老師董奕指出,許多家長常問這個問題,首先,家長要清楚孩子為何要學琴?學琴的目的為何?

董奕說,不管有沒有天分,都要努力,至於孩子會不會承受過多壓力,「要看家長自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