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環場」素描作品,是台科大工商設計系和銘傳大學數位媒體設計系的學生作品。指導老師林耀堂說,我們的美感自覺,應該來自生活周遭的人與物,以及周圍的景。在素描課程中,他總是讓學生從身邊的植物開始觀察描繪,一步步引導他們,從低頭俯視葉子、看平視時的靜物、人物,再抬頭仰視近處或遠處的風景。
這次的素描功課,林老師說,是讓學習者站在一個定點,作360度的旋轉,畫出環場的素描,在這樣的創作中,學生發展出俯視、平視、仰視的多種視點移動,對環境的認知與美感,有一番新的體驗。
▲ 我們所沉浸的回盪
創作者:林雨蓉

創作理念:
首先感謝咖啡廳的老闆,願意提供我畫這個場景。這間咖啡廳有別於一般咖啡廳的作風,附帶一股藝術氣息,非常吸引我。
裡面的家具裝潢很有鄉村的味道,明暗線條主要是用咖啡色,加上其他顏色是為了襯托咖啡廳音樂的回盪感,播著優雅舒服的歌曲,幾個陌生人的話語,傾倒咖啡的聲音,可以讓人紓壓、沉靜下來。
▲ 剝皮寮
創作者:陳韋升

創作理念:
座落於台北市萬華的紅磚古厝——剝皮寮,是清代和日據時期文化融合以及大時代歷史見證的地方。 它讓我憶起小時候的點點滴滴。
那些散布在台灣各地的古厝,因時代變遷成為犧牲品,實在可惜!我選擇剝皮寮來回味兒時記趣,加上台灣早年不富裕,當時小孩子都以蠟筆來做畫,所以我也用蠟筆來呈現台灣古早味,加重這一幅環景的意義與特色。
▲ 環場風景
創作者:陳姵君

創作理念:
這張環場作品是在國家音樂廳前的拱橋上拍的,選擇此風景是因為在橋上不僅看得到兩廳院、中正紀念堂及拱門等中式的古典建築,還可以看到樹木及音樂廳倒映湖面上的景象,而湖邊環繞的許多樹木,更映襯出這裡的悠閒自然。
作品主要運用水彩及色鉛筆繪畫,再利用黑色的油性筆加深樹木之間的陰暗影,使風景的空間變得更寬廣,天空中的雲朵是用沾了水彩的溼海綿拍打形成。經過這次的功課,發現許多幽靜美好的場景,是值得我們停下腳步,發現它們的美。
▲ 604號廣場
創作者:黃鈺婷

創作理念:
第一次畫環場,我選擇住家附近的604號廣場為主題,它是日治時期保留至今最完整的神社,佇立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就像今昔時空的交界,令人讚嘆!
首先用相機拍出360度的環景,我發現以往不曾注意到的角落,雖然是自己熟悉的街景,卻用更理性的態度去觀察,那種感覺令自己印象深刻。接著用素描為基礎,用紙捲筆畫出明暗,並用色鉛筆上色,有別於照片,我喜歡手繪的筆觸,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溫度及美感,以及疊色後的層次感。
華麗ceiling
創作者:涂仲禹

創作主題:
初步入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雅莊嚴的空間映入眼簾,感受到寬敞空間所帶給自己的震撼,也在寧靜的格局中得到心靈的解放。
為了讓美術館能完整呈現,在拍攝時利用身體轉動,將360度的環境拍下來,再用繪圖軟體將各張不同透視的照片做連接及修整,以呈現空間活潑及具環境深度的視覺效果。上色方面,透過水彩溫和的特性做底,並利用色鉛筆加入大量個人色彩,留意保存現實環境的特色,以交織出繽紛與肅靜的視覺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