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澳洲媒體昨天報導,澳洲政府本周末將公布開徵碳稅以及碳排放交易制度,並設下每噸二十三澳幣(台幣七百一十一元)的碳價格,同時減少強迫支付汙染稅的企業數目。
《西澳報》以及費爾法克斯媒體公司昨天引述不具名消息報導,澳洲總理吉拉德的少數黨勞工黨將在十日宣布碳價格及相關細節,不過價格低於綠黨群眾的要求,同時將受到碳稅衝擊的企業從一千家減少至五百家。
數名資深政府部長被問及此事時都拒絕評論。
澳洲總理吉拉德昨天證實,將只有五百家企業必須支付新碳稅,預計明年中開始實施。數目低於勞工黨政府原本計畫的一千家企業。吉拉德告訴澳洲電視台:「五百這個數字所強調的是,需要支付碳稅的大企業有限。」據報導,被排除在納稅名單之外的包括燃料供應和經銷商以及冰箱和冷氣製造業,列入五百大的汙染行業則包括火力發電、礦業、鋼業、鋁業。
不過關於碳價格定在每噸二十三元澳幣的報導,吉拉德拒絕評論。
吉拉德的政府計畫於明年中開徵碳排放稅,在接下來的三至五年將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依據該制度,澳洲前一千大汙染企業必須在公開市場購買碳排許可。如果議會一如預期通過此法規,澳洲會成為歐洲以外,擁有最大排放交易制度的國家。
「碳排放」是溫室氣體排放的簡稱,包含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以及含氟氣體。排放這些溫室氣體的來源有很多種,不只是燃燒石化燃料,也包括農業活動、砍伐森林以及其他工業活動。碳排放交易就是藉由排放者付費的概念,盡可能的達到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
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交易機制。二○○五年推出後,涵蓋了歐盟境內三十個國家的一萬一千座發電廠與工廠,所管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占了歐洲總排放量的一半。
歐盟已經設定此排放交易機制的總排放量上限,此機制涵蓋的每一家公司也須符合規定的排放量。這些公司都被要求盤點計算與提出溫室氣體排放量報告,每一噸溫室氣體排放等於是一單位的排放量額度。企業可以交易彼此的排放額度,提供了溫室氣體減量的經濟誘因。
歐盟碳排放交易機制實施之前,這些排放源並未受到管制。現今這些公司無法再免費排放溫室氣體,因為碳已經被訂價格,燃燒石化燃料會影響到公司的營利。
舉例來說,燃燒煤炭比起天然氣會排放更多的溫室氣體,所以燃煤的火力發電廠需要更多的允許排放額度。當排放額度的價格愈高時,使用煤炭的代價也更高於天然氣,電力公司便會漸漸的選擇天然氣而淘汰燃煤。
歐盟現階段的總排放量限制是每年減排百分之一點七四,目標是達到二○二○年的排放量較二○○五年水平減少百分之二十一。二○一一年六月每單位排放量額度價格約十六歐元。歐盟每年允許的交易額度高達一千五百億美元,遠高於其他碳交易機制,聯合國的清潔發展機制每年交易量就只有十五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