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和醫療的故事】我不要去醫院

周希諴 |2011.07.05
972觀看次
字級

小儀的爸爸六年前因惡性腫瘤在安寧病房過世。當時她只有七歲,沒想到五年後造化弄人,一向品學兼優,獲獎無數的小儀,竟也罹患癌症,更不幸的是,隔年癌細胞轉移,她成為末期病人。

「聽到周醫師要去家裡看她,小儀已經食不下嚥,陸續哭了三天,且情緒面臨崩潰,甚至今早還歇斯底里的大哭。」安寧居家護理師小慧在車上跟我說。「?」

「藍姐(小儀的母親)跟我說,小儀擔心周醫師一見到她,就會要求她住院、做檢查、打點滴……。」

「小儀怎麼會這麼想?」

「最近小儀胸口的腫瘤,凸起來比柚子還大,左腿也長一顆雞蛋大小的腫瘤,痛得睡不著,連走路都沒力氣,她知道情況愈來愈糟糕,怕周醫師萬一要求她住院,她跟藍姐都不知該如何拒絕……。」

「十三歲的小孩,還真會想。」

小慧跟我彼此故意輕鬆的交談著,但想起這家人的前塵往事,一路上包括幫忙開車的義工大哥,心情都顯得格外沉重。

想好對策後,當我跟義工大哥及小慧一到小儀家裡,進入小儀的房間時,我馬上對著躺在床上的小儀說:「嗨,小儀好……,還有在場的每個人都請聽我說……。」

小儀勉強擠出微笑,專心看著我。

「我先跟大家說清楚,我今天來看小儀,並沒有要帶她去住院,也沒有要帶她去打針。」說完後,我用眼角瞄一眼小儀,看到她的眼睛跟嘴巴都張得很大,就故意注視著小儀說:

「小儀,妳說這樣好不好?」

「嗯……。」小儀邊笑邊點頭,眼睛甚至笑到瞇成一線。

在我與小慧做完檢查、檢討並決定治療計畫後,當日的安寧居家訪視,就在我跟小儀兩個人,一個躺在床上,一個蹲在床邊,然後自拍合照的愉快氣氛中結束。

隔兩天後,小慧跟我說:

「小儀的疼痛已經有所改善了。小儀從原本非常抗拒我們的態度,在經過那天周醫師當眾答應,不帶她住院後,已經轉變為比較願意接受我們的建議。」「真的?」

「對啊,小儀已經願意嘗試,服用小劑量的嗎啡了,這在過去半年來,是被她排斥的。」

「為什麼她的態度會改變?」

「因為經過上次我們去家訪以後,小儀覺得醫療團隊是真的不會勉強她,做她不願意做的事情。」

「所以面對一個小病人,只要我們遵循尊重生命與用心溝通的原則,還是能夠圓滿達成任務。」

「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您尊重病人特殊個別性的態度,讓小儀充分感受到您不只看到她的病痛,更重要的您看見正在病痛的小靈魂,才能讓歷經多次化學治療副作用的小儀,重新找回安全感,進而願意信任我們的醫療處置。」這次換小慧給我鼓勵了。

(作者為醫學博士、中山醫大附設醫院緩和病房主任 周希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