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面對鄰近國家祭出高薪挖角,台灣高科技、教職人才面臨流失危機,業者被迫向政府求援。經濟部官員表示,正研擬「人才作戰方案」因應,預定年底前推出,改善居留方便性、租稅制度,除力保台灣人才,也向國際行銷好手「獵人頭」。
經濟部工業局長杜紫軍表示,繼新加坡後,近來中國大陸企業積極向台灣高科技人才招手,包括資通訊、LED光電業、面板業,都面臨人才被高薪挖角問題,業者苦不堪言。
高科技人才大失血,儼然成為另類「國安危機」。杜紫軍表示,經濟部長施顏祥六月指示,希望改變過去防堵心態,採取主動策略,研擬對策在國際市場「獵人頭」,首要獵才對象是具有跨國企業經營與國際品牌行銷經驗的國際人才。
由於LED(發光二極體)等綠能產業,已被中國官方列為十二五規畫的戰略性產業,產業人才正熱門,中國業者紛紛祭出高薪向台灣挖角,讓施顏祥近來在不同場合接獲企業界高層反映,台灣高科技人才「大失血」,希望政府想想辦法留住人才。
經濟部常務次長黃重球分析,現在向台灣挖角挖的最兇的就是中國大陸,尤其LED等光電業,由於台灣LED發展早、人才多,而大陸目前正積極發展LED產業,當然會向台灣挖角。
據指出,中國大陸強力發展LED產業,狂挖台灣人才,年薪為台灣的三、四倍,相關工程師說:「對方誠意夠,實在很心動。」
除了中國大陸,杜紫軍指出,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韓國,都曾向台灣積極挖角;另外,不只是高科技業有人才流失問題,連台灣學界,「尤其是大學教授」,都成為國際企業挖角對象。
面對韓國與新加坡以「減稅」來吸引外籍人才,杜紫軍指出,台灣沒有與其他國家簽署雙重課稅的協定,讓外籍人士在台工作必須被課稅二次;未來,經濟部將從租稅問題著手研議,希望提高吸引國際人才來台的誘因。
另外,他認為,要吸引國外人才來台,除租稅外,還需要有整體環境搭配。例如入境與工作簽證的居留方便性、在台居住環境、員工子女教育環境等,都必須對外籍人士有吸引力。
官員舉例,有些跨國企業徵求員工外派地點時,若以台灣與新加坡相比,外籍人士多半選擇新加坡,因為國際化程度較高的新加坡,外籍人士生活上比較能夠適應。為了解業界對人才需求情況,工業局研擬辦理大型座談會,希望從需求端了解人才問題,規畫在年底以前推出「人才作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