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想起紐約賣素餃的老夫婦

張作錦(聯合報顧問) |2011.06.29
1851觀看次
字級

四月在大陸旅遊,有一天報紙上忽然爆出「染色饅頭」的新聞。接著類似的事件蜂擁而來,有避孕藥加工的黃瓜、膨大劑造成的「西瓜地雷」、有毒的竹筍、問題豆芽、工業原料做成的鹽水鴨、含瘦肉精的肉,最後連大米、麵粉都不安全了。據公安部統計,半年查獲的假劣食品和藥品有一億件以上。

每在舉箸徬徨之際,心想回到台灣就好了。但人還沒回來,台灣即鬧出「塑化劑」的事,一時間飲料、麵包、點心和種種食物,能吃的幾乎都告「中塑」。人不論在兩岸的哪一岸,似乎已確定必然會「食物中毒」。

這不由使我想起紐約那兩位賣素餃的老夫婦來。

一九八三到一九九○年,我在紐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工作。紐約華裔移民眾多,做小生意的華人每在報紙上登分類小廣告。一則家庭手工饅頭、包子和素水餃的廣告引起我們的注意,循址買回素水餃,傳統北方的做法,餡是白菜、雞蛋、豆腐和粉絲合成的,幾十年沒吃過這種美味了。一兩次之後就成了常客。

店主人是兩位山東老夫婦,移民來美,兒女各忙自己的營生,兩老閒著沒事,在家做麵食賣,賺零用錢,也打發時間。

然而「好景不常」,大概一年多之後吧,兩老忽然告訴我們不賣素餃了。我們大吃一驚,忙問原因。兩老說他們年歲大了,沒有力氣做豆腐,配不成素餃餡了。我們不解:「中國城的超市不是有很多豆腐嗎?」兩老不以為然:「那些豆腐有化學成分,我們自己都不吃,怎麼能給別人吃?」

我們心實怏怏。但對這兩位老人家又滿懷欽敬。「自己不吃的東西也不給別人吃」,瞧瞧,這是什麼樣的人品!何等樣的心腸!

大陸賣「染色饅頭」的人,自己絕不會吃;台灣賣「塑化劑汽水」的人,自己也絕不會喝。大陸幾年前的「毒牛奶」,造成許多畸形兒童,問題到現在仍未解決。台灣「塑化劑」也摻入兒童食品中,若干年後難保不蹈大陸覆轍。製售這些毒物的人,明知後果嚴重,還是昧著良心做了。為什麼?很簡單,就是要發財致富嘛!

財富之事,不是經濟問題,而是哲學問題。古往今來的哲學家,多曾表示過對財富的看法。蘇格拉底就認為,衡量有錢人,應本於兩個原則:

其一、掙錢的手段是否正當。一個人能發財,要靠自身的條件,包括學識、智慧、能力和持之以恆的奮鬥。若是憑自己的本事,以正當的方法賺來的錢,那是他應得的報酬,應該受到尊重。

其二、用錢的方法是否恰當。一個有錢人,如果不拿錢去為非作歹,而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獻身慈善事業,造福人群,這樣的有錢人是可敬的。

大陸和台灣的那些使全民「食物中毒」的人,賺錢的手段先就錯了,何能企望他們有正當的用錢方法?

中國人每以有五千年道德傳統自詡。但道德如不實踐,就只是沒有價值的口號而已。而道德範疇廣闊,條目無數,如果想找出最重要的一句話,大概要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了吧!這句話,可以改成「白話」用於各行各業:

對政治界:如果你不希望別的大官把你的納稅錢塞進荷包,你自己也就別貪汙。

對新聞界:如果你不希望自己子女看到某些晦淫晦盜的新聞和圖片,就別刊布那些東西給別人家的孩子看。

對食品製造業:你自己不吃的東西,也不要給別人吃。

以此類推,則教化在其中矣!文明在其中矣!

或有人譏之曰:皮相之論,哪有這麼簡單的事?實際上難易因人而定,對紐約那對賣素餃的老夫婦而言,不害人有什麼難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