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國內物價全面起漲,窮人家庭更難溫飽!主計處公布五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中,窮人家庭CPI年增率為百分之一點六九,不僅創下有資料以來新高,更是近一年來首度高於富人家庭的CPI漲幅。官員解釋,一般說來,富人家庭的CPI漲幅會高於窮人家庭。這是因為購買地點的不同,窮人家庭多半選擇在售價較低的傳統市場或黃昏市場消費;但富人家庭卻可能在百貨公司或超級市場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後者漲價的速度快、幅度也大,所以富人家庭所感受到的物價漲幅,都常會略高於窮人家庭。
此外,窮人家庭與富人家庭的消費內涵也不盡相同;窮人家庭的主要物價壓力來源,來自食物類與水電燃氣價格等基本需求。為因應物價上漲,在被迫增每加十元支出中,就有六元花在購買食物、一元支付水電燃氣費用。
富人家庭的主要物價壓力來源,則在於汽車油料費、家庭管理、住宅維修費用,及包含子女才藝、娛樂支出、國外旅遊團費等的教養娛樂支出。在被迫增加十元費用中,四元是花在上述各種支出,只有四元用來購買食物。
官員分析,今年一至四月,由於國際油價居高不下,食物類價格卻相對平穩的前提下,富人家庭的CPI漲幅一直略高於窮人家庭;五月發生逆轉,雖然國際油價回軟,但糧食價格卻不斷調漲。顯示這一波由糧食領漲的物價上漲壓力,已開始衝擊「但求溫飽」的窮人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