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談有線電視的轉型

馮建三 |2011.06.03
1338觀看次
字級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即將面對兩項課題,一是衛星電視頻道的換照,七月底全部完成審議。一是如同去年選區重新劃分,有線電視經營區入秋之後,也要跟進重劃。

二○○五年衛星電視第一次換照時,政商衝突激烈,致生行政訴訟。二次換照是否歷史重演,即將揭曉。但其重要性遠低於今天登場的「有線廣播電視經營地區劃分及調整暨受理申請」公聽會。

NCC表示,未來以縣市為單位,將目前五十一區減為二十二區,這樣一來,眼前五十九家業者倒有三十九家並無競爭的格局,不能不有變革,加上可以跨區經營,未來捉對廝殺的熱鬧場面就會出現。

這個表面上言之成理的說法,大有問題。

第一,調整經營區之初,業者不得不競爭,但不久就是兼併,就是更大的資本吞食沒有那麼大的資本,二十二個經營區勢必回歸一家獨占。NCC最想看到的就是二十二區都有兩家以上業者經營,將不會出現。畢竟,有線電視如同電力瓦斯與自來水公司的管線事業,具有自然壟斷的趨勢,屆時,就是NCC所說的業者跨區競爭,直至全台剩下三家。然後,資本的成長動力不會停止,資本將遊說或施壓NCC、民意代表或行政院,撤除不能超過全國訂戶三分之一的限制,這時,就是全台一家了。

第二,NCC不肯明白表述的是,即便經營區還沒有調整,現在仍有十二個經營區是有兩個系統業者,然而,這些區域的觀眾看到的節目有什麼差異嗎?若有,也是微不足道。觀眾並不需要不同的線纜,觀眾需要更好、更多樣、更有國際眼光、更言之有物的節目。現在十二區有兩家以上的有線業者,彼此競爭,加上網路電視、無線數位電視以及直播衛星電視,即便存在這些競爭,國人仍無法感受到看電視的幸福,何以NCC要以擴大經營區促進有線系統之間的競爭,與目前已經存在的競爭,會有差別呢?

NCC並沒有新招數,擴大經營區只是順應過去三十多年來有線系統的演變趨勢,也就是隨著法規制訂與行政措施的強化,有線系統愈來愈不可親,但大多數家庭不能不使用,也就是觀眾被綁架,毛病不少,試舉四端。

一是有線系統家數愈來愈少。NCC說現在有五十九家,但別忘了,一九八○年代初是六百多,一九九○年代中期合法化後,也還有一百五十六家。二是資本愈來愈大。去年涉及一百二十萬用戶的交易金額達六百五十億台幣!雖然牟取厚利者,是海外私幕基金。三是利潤愈來愈可觀。鑽研有線產業的經濟學家王國樑教授五月底在政大座談會指出,業者目前利潤最高近五成,平均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四是相較於業者家數少規模大,利潤愈來愈高,觀眾得到的福利,卻是愈來愈少。

數位化速度遲緩,新聞局與NCC政策欠缺有效導引,固然必須負最大責任,業者壟斷獨占而無意回饋,同樣責無旁貸。《天下》雜誌指為「誤國」的「弱智媒體」現象,迄今並無改善。

NCC擴大有線電視系統的經營區不是好政策,但不意味不要擴大,也不是說前述影音平台(系統)不要競爭。反之,擴大與競爭都是必要的,更要加入NCC至今不肯提及的競爭項目:節目品質的競爭,亦即創造環境,鼓勵不縱容聲光刺激的節目,使其平衡只知或被迫追求短線操作的節目。簡言之,就是不只構築硬體的「傳輸系統」(有線、網際網路、無線數位或直播衛星平台,可以說都是某種「水管」),還要讓這些水管輸送品質良好的「水」(圖文及影音「節目」)。人要喝的是水,不是水管,如同人要看的是節目,不是線纜或電波。

NCC不妨考慮,提供誘因,鼓勵業者聯手組成一家系統,藉此節省整併的巨大金錢與時間成本(最後終究要轉嫁給消費者),並且制定配套政策與措施,推動改革路徑,確認這個改革會帶來福祉而不是弊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