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真摯而堅定的愛 ──從訪視東日本災區談起

陳長文(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會長) |2011.06.01
1228觀看次
字級

日本三一一大海嘯襲擊東日本的景象透過電視畫面傳來,在電視機前的你我,都好像一起被捲進了滔天巨浪之中。在那時候,台灣每個人的心都和日本災民揪在一起,台灣民眾幾乎是全部動員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毫無保留的把心中最深切的關懷,化為行動,要幫助經歷災創的日本朋友早日恢復往日的生活。

為幫助日本震災賑災,台灣紅十字會共募得超過新台幣二十二億元(約美金七千七百萬元)。台灣紅十字會已匯撥美金二千萬元投入日本赤十字社災後救援與復原的計畫,俾能及時照顧到所有災民。為能將捐款效益極大化,台灣紅十字會承諾將餘款項約美金五千七百萬元投入災民重建的計畫,與日本赤十字社議定於未來半年內選定一個或多個特定地區在最短時間內執行重建計畫,考慮重建項目有:永久屋、學校、圖書館、醫院/老人院等。

基於此項考慮,五月十四日,在日本赤十字社的安排下,我和同事到了三一一地震海嘯重災區的岩手縣大槌町。據告原本是一萬多人的寧靜港灣大槌町,就有一千七百人因地震海嘯而死亡或失蹤。

在前往大槌町的途中,舉目所見海嘯所及之處,幾乎無一倖免,廢鐵、變形的車體殘骸以及被海嘯襲捲到陸地上的船隻落在一起。木造房屋顯然是連根拔起,路旁堆積著盡是木頭垃圾,鋼筋水泥的房屋剩下的也只是斷垣殘壁。房子三樓以下的門窗都是破損的,不禁讓我想到,那些住在三樓以下的居民,如今安在?三樓以上的住戶雖然逃過了海嘯的侵襲,樓上還能夠再住人嗎?如果沒有持續在清理災區的怪手機具,水淹過的痕跡竟讓大槌町市區看起來彷彿是一座空城。

地處偏遠的大槌町在地震發生前,年輕人多半到城市工作,留下來的多是中老年人與小孩。地震和海嘯已將當地的住商機能破壞殆盡,町內少數的年輕人面對家毀人亡的困境,也多準備離開這個傷心地。這對大槌町重建工作,無疑是雪上加霜!

經過一路顛簸,我們到了大槌町地勢較高的安渡國小現在兼做臨時安置中心。當安置中心的負責人廣播台灣紅十字會帶來台灣的愛心時,災民們不分男女老幼都圍了過來。除了表達台灣民眾的關心,我們也親手將追分國小、南海與博仁幼稚園及親子關懷協會等小朋友繪製的卡片轉交給災民們。當孩子們專注的閱讀愛心卡片時,有位老婆婆步履蹣跚的也前來索取,老婆婆把卡片緊緊的握在手上,看著看著,眼淚就流下了。

顯然,這位老婆婆經歷了這樣的天災劇變,她最需要的應是親人的陪伴!災後兩個月,她在自己的家鄉收到來自台灣人的關心,天地無情,人間有愛,我確信老婆婆以及所有日本的災民能夠感受到台灣人真誠的愛。

我們相信在每一個人心裡深處都存在「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人道精神,這也正是促使人類社會,雖然多歷苦難,仍能不斷進步的力量。不只是紅十字會,還有許多公益的團體,在天災地變來臨時,化身為一座座的愛心橋梁,用行動去傳遞每一個人對受苦人們的關懷,一點一滴的串連起人與人之間悲憫與共的情感。日本災民未來的重建之路雖然漫長,我們能做的也許有限,但那一份關心,卻是真誠的、無限的溫暖了遭受苦痛的日本災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