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五月三十日說,德國決定在二○二二年前逐步停止核能發電,可望立下全球典範,不過歐洲最大核電國法國表示不會跟進。
法新社報導,梅克爾說,這個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從根本上」重新思考能源政策,開啟企業和氣候保護的新契機。福島核災引發他們省思。
法總理
數十年不能無核能
不過鄰國法國表示「尊重」德國立場,堅稱尚未準備好放棄核能,總理費庸更直指核能是「未來的解決方案」。
法國外長居貝(Alain Juppe)說:「我們認為至少數十年,沒辦法沒有核能。」
德國廢核計畫是由梅克爾的執政聯盟在馬拉松式徹夜協商中敲定,將在十一年內關閉所有十七座反應爐,但其中八座已經不提供電力。
不過專家說,德國計畫二○
二二年前關閉所有核子反應爐,不太可能引起其他國家群起效优,即便日本福島的安全疑慮已逐漸澆熄核子復興希望。專家告訴路透說,梅克爾先前保證以新方式推動風力和太陽能等更乾淨的能源,不過逐步讓核子退場的計畫,也使得化石燃料提高溫室氣體的風險增加。
梅克爾
被質疑敗選改立場
英國智庫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核子專家葛里姆斯頓(Malcolm Grimston)說:「其他大多數國家都在說:『我們緩一緩,在福島之後記取教訓。』而不會說『我們停用核電吧。』」
他說:「德國的情況特殊,梅克爾處於非常時期。」梅克爾態度大轉變,是在她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Christian Democrat)與夥伴自由民主黨(Free Democrat)大選慘敗後,敗選部分歸咎於梅克爾擁核立場。
葛里姆斯頓預測,梅克爾的計畫會面臨司法的挑戰,尤其是關門後會面臨鉅額損失的電力公司E.ON和RWE,不過法國或波蘭電力業者可能因出口至德國而受惠。
法國在野的社民黨主席嘉布里爾五月三十日也稱此計畫「很可疑」,他從來沒聽說「核電廠可以以待機模式運作」,這說明執政黨的計畫不切實際,完全不考慮技術層面。
德國企業界也對這項反核計畫表示不滿,賓士集團總裁蔡澈便批評,執政黨十年逐步淘汰核電並沒有配套措施,是一個「大風險」,極可能動搖德國一向是歐盟最大貿易國及工業國的地位。
瑞士也打算逐步讓核電退場;八大工業國唯一不使用核能的義大利,也放棄建造反應爐計畫。不過許多國家如美國、中國、英國和法國,依舊維持廣泛的擁核態度。
替聯合國氣候小組撰寫報告的芬蘭VTT技術研究中心核子專家沃瑞(Seppo Vuori)說,德國對於反核輿論特別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