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禁菸難 官媒:談什麼崛起

 |2011.05.31
71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世界無菸日」前夕,大陸疾病防控中心坦承大陸禁菸面臨諸多挑戰和難題,官方媒體新華社走訪各地也發現禁菸效果不彰,慨歎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但「法律不被遵守,大國崛起從何談起?」

聯合國訂每年的今天為「世界無菸日」。世界衛生組織在處理菸草問題上,可運用的最強有力工具是「菸草控制架構公約」(FCTC),大陸衛生部根這個公約,要求修訂「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擴大禁菸範圍,今天正好「滿月」。

但新華社「新華視點」專欄派出多名記者連日來在大陸多個城市走訪發現,公共場所禁菸效果的確不盡如人意。

例如在廣東省汽車客運站購票大廳,空氣中飄著的不僅有汗味、各種行李味,還有菸味。吸菸督導員吳仁頓說,每天遇到在大廳裏吸菸的不下二十個,遇到不聽勸導的也只能嘆氣,「甚至有人刁難問條例在哪兒。」

雖然公共場所都張貼明顯的禁菸標誌,但餐桌上仍擺著菸灰缸。浙江新昌高速公路服務站自助餐廳內,新華社問可否在此吸菸?對方一臉茫然:「你抽好了,沒人管你。」

同樣地,新華社走訪杭州一家網咖、一家川菜館都是煙霧繚繞,管也管不動。

法界認為,衛生部的禁菸令只規定公共場所禁菸,卻未規定任何處罰措施,「影響法律的威懾力,因為違法成本太低,甚至沒有成本」。

浙江大學社會學教授王小章說,避免禁菸令成一紙空文,也要對菸草製造、銷售、稅收等提出配套措施。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和人口學研究所副所長梁理文說,除了公共場所禁菸觀念薄弱,菸草業為地方政府帶來可觀的稅收,加上業者龐大的利益集團,控菸行動的「負效果」會削弱一些得利者。

研究所的另一位助理研究員鄧智平分析,文明意識和公共道德的缺失,是公共場所禁菸困難的重要原因。

報導最後表示,這些現象表明大陸經濟快速發展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落後,「遵守法律是公共道德的下線而不是上線,法律不被遵守,大國崛起從何談起?」

有關資料顯示,大陸目前吸菸人數已超過三億,遭受二手菸危害的非吸菸人數高達七點四億,每年有一百二十多萬人死於菸草相關的疾病,超過因愛滋病、結核、交通意外以及自殺死亡人數的總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