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台東縣成功鎮三仙里白守蓮社區一群年輕人,利用海邊撿來的浮球、魚網、漂流木做成類似非洲鼓的樂器,搭配母語歌謠演奏,組成「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見圖/李蕙君),如今這群阿美族青少年揚名外縣市,有了自信與成就感,也獲得專家指導,技巧更熟練。
穿著原住民傳統服飾的青少年、青少女個個笑容滿面,站在舞台上展現美妙歌喉,但更令人激賞的是那快速拍打著掛在腰間pawpaw鼓的雙手,搭配簡易腳步節奏,演奏力道十足。
三仙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春妹說,「pawpaw」是阿美族語「浮桶、浮球」的意思,由於白守蓮部落是典型的漁村,海邊常見廢棄的船用浮球,大大小小、顏色不一,她說:「沒想到這樣的廢棄物,會變成孩子展現興趣與才藝的重要物品。」
她說,三年前協會為青少年開辦母語課,搭配傳統歌謠,教師范志明本身就是工藝師,帶著青少年到海邊,看見大批浮球、漂流木及廢棄漁網,覺得可惜,於是撿拾拼湊,作成類似非洲鼓的拍打樂器。
「一開始只是隨性地拍打,後來仿照非洲鼓法,愈練愈有趣。」白守蓮青少年因為pawpaw鼓而有了生活目標,組成「比西里岸pawpaw鼓樂團」,每周練習三天,打出知名度,揚名外縣市。如今,他們已獲得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贊助一年,更獲朱宗慶打擊樂團副團長何鴻棋每月一至兩次的親身指導;今年該樂團也受邀到鴻海集團尾牙上表演,更加打開知名度。
這群青少年在樂團中心靈成長,不再混網咖,反而以練鼓室為家,藉由舞台表演得到成就感,也更有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