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在台北市長官邸沙龍有一場很溫馨的新書發表會,是時報文化出版的新書「壓力」,沒有顯赫的政治人物出席,致詞的貴賓都是作者陳永儀博士家庭的好朋友。
陳永儀博士是美國西點軍校唯一的台灣教授,她以一介女性研究美國軍人的行為科學與心理,今年五月才獲得美國陸軍總部頒發的司令級服務獎,此次她將在美國的研究心得發表成書,陽明大學洪蘭教授特別寫了推薦序。
全書的最後一章是「宗教、壓力與健康」,她的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較一般人容易抗壓,也比較健康。她的答案是:「很可能是宗教本身給予人們一種面對人生的態度吧。」
無論是何種宗教,只要是正信宗教,能夠藉著愛與關懷,帶給別人信心與力量,自己也獲得喜樂與平靜,這就是宗教能夠抗壓的主因。尤其是人最大的壓力來自煩惱,只要能慈悲智慧,身心平安,就沒有煩惱。所以宗教能夠抗壓,早為人所知,只是陳博士透過個案的研究,用科學驗證了此事。
所以,人需要信仰,尤其是壓力大、煩惱多的人,只有慈悲不起煩惱、喜樂不生壓力。台灣的政治人物大概是社會中壓力最大、煩惱最多的人,都應該來看看陳博士的書,不再以權力、金錢、謊言、鬥爭做為自己的信仰,而以真愛、關懷、慈悲、智慧做為不渝的信守。
本書的最後一句話是:「擁有一個信仰,是支持人們繼續向前的動力。」因此,讓我們都能有信仰,以信仰替情緒排毒,化壓力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