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芷綜合外電報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馬巴德西北三十多公里處,一座建於二千五百年前的塔克西拉古城,唐代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稱為「坦叉始羅」,梵文意為「石雕之城」;晉代高僧法顯也到過此地。因此,它不僅是佛教聖地,也是學者雲集的佛教、哲學和藝術研究中心,於一九八○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文化遺產,名列《世界遺產名錄》。
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描述塔克西拉:「地稱沃壤,稼薔殷盛,泉流多,花果茂。氣序和暢,風俗輕勇,崇敬三寶」。玄奘西行取經時曾在此地為數千人講經說法,現今還保留講經堂遺址,遺址仍依稀可辨,其他如堅固高聳的城垣、精巧別致的佛塔、金碧輝煌的寺院廟宇以及大量栩栩如生的人物浮雕,顯示這座古城的昔日盛況。
玄奘的講經堂遺址分上下兩層,以泥磚打造,底層有禪坐間,中央大廳禪坐台有許多佛像雕刻。第二層,中央是天井,天井角落有一露天房舍是淨手處,另一端有佛堂,有玄奘講經的蓮花寶座。
講經堂隔壁是僧人的廚房,一排方形的石墩是椅子,石墩旁一深色石製小磨盤,傳說是唐僧的豆腐盤。城堡附近,有一單獨的院落,玄奘西行取經時曾在此掛單過。另有一保留完整石砌的台子,可容納數千人,是玄奘講經處。
公元前六世紀時,塔克西拉為犍陀羅國都城;公元前五世紀成為波斯大流士帝國的一部分;公元前四世紀末是南亞大陸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
公元前三世紀,由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信奉佛教,塔克西拉發展成鼎盛一時的佛教聖地與學者雲集的佛教、哲學和藝術研究中心,並且也是當時佛教和犍陀羅藝術中心,以融和當地和外來的希臘、伊朗文化。這可從已出土的文物中,有很多是鑄印希臘國王頭像的古錢幣、古印度風格的金銀飾品,以及千百尊犍陀羅王朝時期的石雕和泥塑佛像有著希臘式雕塑的痕跡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