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鋁箔包飲料喝完後,除了資源回收,能做什麼?台東鄉間風行一種用鋁箔包做成的「飲料帽」,實用又美觀,許多觀光客還會買回去送人。
海端鄉手工藝工作者邱春玉說,飲料帽的由來,相傳是有位愛孫心切的祖母,怕孫子出門玩曬太陽,家中又買不起帽子,所以靈機一動,以鋁箔包裁出帽片,再以細繩接連組成帽子,沒想到孫子戴了大受其他學童羨慕,後來就流傳了出去,現在,更意外成為觀光客的喜好物品之一。
邱春玉說,飲料帽研發到現在,種類已經相當多,其實材料不限飲料的鋁箔包,「我就用過菸盒做帽子,上面還寫著『吸菸有礙健康』,很多人看了,都會哈哈大笑」。
不過另一名創作者邱惠美說,裁剪帽子時,最好是以同款的鋁箔包為主,否則拼出來的花紋比較不整齊,看起來就像補丁,這裡一塊、那裡一塊,沒有整體美感。
參加海端鄉射耳祭的台北市民朱松雄,看見飲料帽也忍不住買了一頂。他說,類似的帽子讓他想起早年美援的麵粉袋,「拿來做內褲,上面都有印字」。
海端鄉學生余慧萍也試戴飲料帽,她說,蜂蜜菊花茶的花紋最好看,遠遠看起來,就像戴著布滿花紋的遮陽帽。
邱春玉說,由於飲料帽太受歡迎,做的人愈來愈多,鋁箔包需求也愈來愈多,坊間鋁箔包回收已經少得可憐,「我們現在只要聽說有人辦酒席,就會趕去收材料,大家搶得可凶了!有人建議去雜貨店,可是那邊的鋁箔包都是滿的,總不能買回來自己喝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