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昨天是四川省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中國大陸政府繳出的成績單是:截至今年四月底,災區四萬一千一百三十個重建項目,已完工百分之九十五,人民基本生活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總水準超過災前。預定今年九月底,重建任務全面完成。
成都至都江堰的鐵路—災後重建首個重點工程在去年完工、投入營運,也在昨天屆滿周年。
商貿服務設施的重建,為災區工業、農業、旅遊等產業的恢復發展提供了強勁支撐;二○○九年災區批發零售和餐飲業就業人員比二○○七年增加四十萬人。成都、德陽、綿陽、廣元、雅安、阿壩等六個重災地區,二○○九、二○一○年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百分之二十一點三、百分之二十一點八,高出全省增幅一點三個百分點、零點六個百分點。四川省災區城鄉消費也迅速恢復和增長。
三分之二的災區縣實現了連鎖化農村超市全覆蓋,現代流通網路得以快速恢復發展。一批規模較大、標誌性的基礎設施項目相繼竣工並投入使用,災區市場服務體系建設進度提前十年以上。
另據統計,二○○九年災區批發零售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百分之一百八十三點五,增幅超過災區當年全部投資增速八個百分點。
二○○九年,災後重建計畫提出「三年工程兩年完成」的要求,因為,當時一度出現全國鐵路待發四川的列車日均高達兩萬多輛的情況,入川物資特別是災後重建物資遭遇了運輸瓶頸。
成都—都江堰就是一條從地震廢墟裡走出來的「重生之路」,給災區帶來的不僅是人氣,還有朝氣。震後十六天決策修建、十六個月建成投產,成都—都江堰鐵路創下了鐵路建設奇蹟,也拉開四川鐵路大建設的序幕。
據成都鐵路局統計,震後三年來,四川鐵路累計完成建設投資六百零四億元,營業里程從二○○八年的三千零六公里增加到三千五百四十九公里。其中,時速兩百公里及以上的高速鐵路,從無到有,且最快的可達時速四百公里。運送旅客從二○○八年的五千七百七十五萬人次增加為二○一○年的六千八百二十九萬人次。
原本是「內陸盆地」,汶川大地震發生三年後,重建步伐讓四川距成為「西部門戶」的目標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