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即日起至十九日舉辦「台灣電影展」,金馬獎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金馬獎最佳導演鍾孟宏及新銳導演沈可尚專程赴美參與,七日與林肯中心電影部節目部主任潘納等人針對台灣電影史、八○年代台灣新浪潮電影大師的影響,以及台灣當前製片環境展開交流對話。
聞天祥表示,美國觀眾認識侯孝賢、楊德昌、李安等大師,事實上,台灣在一九四九年殖民時期沒有電影,而是歷經了歌仔戲電影、台灣片、文藝片、武俠片及新浪潮電影等變遷後,才有今日面貌。他說,台灣首部彩色片《蚵女》、講述留學精英回國適應家鄉文化的《家在台北》、詮釋中國道德觀的《秋決》、跳脫早期文藝片制式內容,探討女性不倫情感的《母親三十歲》,以及武俠電影開山大作《俠女》等,都反映台灣電影不同歷程。
鍾孟宏說,八○年代的他還是高中生,市場流行李小龍、許冠文主演的片子,而侯孝賢的《兒子的大玩偶》、《童年往事》,讓他發覺電影也可以與生活聯結,使他立志當一名導演。
沈可尚則表示,他大學畢業的年代正值台灣電影低潮期,他這一輩的年輕人抱著不願放棄電影的熱情,繼續在獨立製片以及低成本的影片奮鬥。在景仰台灣大師之餘,年輕導演近幾年來也試著用自己的方式、用各國共同的情感語言來說故事,未來更希望尋求國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