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桃園縣楊梅市仁美國中女子拔河隊,屢奪全國賽冠軍,大半成員家境不佳,個個是旱鴨子,為了升學機會,硬著頭皮學習輕艇才一年,今年就包辦全國室內輕艇錦標賽國女組前三名,她們立志成為拔河、輕艇雙國手。
一般印象,輕艇是貴族運動,今年全國室內輕艇賽國女組前三名,竟由偏鄉學校的仁美國中九年級拔河隊員林詠歆、隊長馬靖萱、八年級隊員白巧宜奪得,同時,拔河隊也奪下全國拔河錦標賽、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國女組雙料冠軍。
學校沒泳池、附近沒池塘,拔河隊兼練輕艇的成員,每天都要遠赴龍潭鄉觀光大池練西式划船,三人不會游泳,明明超怕水,每次下水全身僵硬,翻船也不敢喊救命,乖乖爬上船繼續練。
拔河隊教練楊純碧表示,拔河隊員多半來自弱勢家庭,學習機會有限,考量輕艇是亞奧運正式項目,與拔河都是全身運動,無論升學或獎勵都有幫助。
林詠歆第一次比賽就拿全國冠軍,她說,當女工的母親要養五個孩子,十一歲的弟弟因九年前發燒成為植物人,母親下班後還要去療養院照顧弟弟,「媽媽很偉大,我必須更優秀才能報答。」希望靠拿獎金改善家境。
馬靖萱目前由擔任楊梅警分局幼獅派出所副所長的姨丈朱榮隆照顧,她說,因為不會游泳,每次划船都超怕,一上船就會翻,尤其剛開始練是冬天,掉下水要趕快回船上,「一休息就會不想練」
馬靖萱說,今年第一次參加比賽,「拔河賽完,就是輕艇賽,然後又要拔河!」每場比賽結束不能休息,就要換下一場比賽,「要靠意志力撐!」
白巧宜說,她國一參加龍舟賽就決定專攻水上運動,因仁美願意培訓輕艇,國二才轉學,但她怕水,「下船會很恐懼,就慢慢克服。」每天一早練划船,放學要練拔河,「很累,但我意志力愈來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