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逛夜市如何享「瘦」小吃?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鹽酥雞熱量雖高,但香味誘人,不可能完全不吃。她建議和三五好友分食,而且不要在肚子餓時吃。她也提出七項原則,建議民眾挑對食物無負擔。
原則一:熱量低的先吃,湯麵比乾麵好。逛夜市從熱量低、體積大的食物開始吃,米粉湯、魚湯是不錯選擇,選清湯而非羹。
原則二:選擇低熱量烹調的小吃。蒸的比炸的好,燙煮比油煎、碳烤佳。
原則三:勾芡類小吃,湯料要分離。建議吃料少喝湯,例如魷魚羹只吃麵和魷魚,避免喝光勾芡湯汁。
原則四:組合式小吃是健康首選。潤餅有肉和蔬菜,兼具美味營養,不加花生粉和蛋酥可減少約一百三十卡熱量,另請店家不放蘿蔔乾和甜辣醬減少鹽份攝取。關東煮和滷味選擇天然食材,避免點熱量與鈉較高的甜不辣、魚板等魚漿製品。
原則五:加強蔬菜水果。吃小吃加盤燙青菜,別淋香油及滷肉醬汁。
原則六:選低熱量飲料甜點。少喝珍珠奶茶,選新鮮現打果汁或愛玉檸檬。
原則七:小份量是關鍵。蚵仔煎、米糕或雞排鹽酥雞等高脂高熱量小吃,淺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