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家扶基金會昨天公布寄養家庭調查,指出寄養服務量增加一千名,寄養家庭卻不夠用,因此除了將招募一千戶家庭外,同時鼓勵寄養家庭的第二代加入行列。寄養媽媽褚秀蘭分享心得時指出,看到受虐的孩子成為有用的人,很快樂,自己的小孩才就讀國小,也想未來當第三代寄養媽媽。
褚秀蘭的媽媽是第一代寄養家庭,耳濡目染後自己也受訓成為第二代,寄養從小嬰兒到高中生都有,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小姊妹因為有翹課、翹家、流連公園和網咖的習慣,在他們的循循善誘下,小姊妹的惡習都已改善;還有一位十歲的小四男生,被老師指派參加台語演講比賽,但他說不好,很煩惱,經過褚秀蘭不計較名次和獎金鼓勵後卻拿到第一名佳績,包括老師在內都很有成就感。
褚秀蘭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兒黃喬琳,從小被教導「如何分享愛」,了解接受父母滿滿的愛不見得是好事,要懂得分享,為了鼓勵「弟弟」,她主動報名國語演講比賽,主題是「性別平等」和「把愛傳出去」,後者講述一家人成為寄養家庭後的感動,還表示想當第三代寄養媽媽。
黃麗美則是因為婆婆的緣故成為寄養家庭,由於地緣關係,婆婆主動幫煙花女子帶孩子,遇到經濟困難、孩子半遺棄的家庭也不放棄,最多一次帶二十人,最久養到成人,其中一人還是從婆婆手上轉移到自己的,有個孩子後來從軍,每三天就問候一次,每個月更寄一萬元生活費貼補家用。
台南市第一對寄養家庭母女檔,薛雪珠和杜莉青是兩代單親,家裡開安親班,在經濟僅尚可之際,還是願意當寄養家庭長達十三年,曾寄養被泰籍母親遺棄、父親過世的兩個小男孩,現在即使他們住進育幼院,每逢節慶都表示想回來和他們一起玩。
家扶執行長王明仁表示,國內寄養的兒少以受虐居多,受虐、遺棄、疏忽照顧占六成以上,而國外統計八成施虐者幼時是受虐或目睹家暴兒,他們長大後三分之一成為施虐者,所以行為和觀念都會傳承,與其傳承暴力,不如傳遞愛與關懷,大部分的寄養兒都會回饋,甚至回來當義工,因此家扶要號召一千名寄養家庭成為上一代的接班人,每名孩子補助約一萬六千元,有意願者可洽0800-07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