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長吳清基昨天參加「陸生來台政策對我國高教產業之影響」座談會表示,對台灣教育競爭力有信心,今年中國大陸學生來台念書,招滿二千名沒問題。第一年若辦得好、辦得順利,未來可考慮開放更多名額。
座談會由立委賴士葆舉辦,他表示,陸生來台政策,執行面臨許多問題,包括不得聯合宣導,各校只能透過民間管道、姊妹校宣傳,缺乏直接宣傳管道,且香港第一年招收陸生時,僅收到三名學生,台灣第一年要招收二千人恐怕難達成。
他建議,應將陸生來台相關議題,如招生作業、開放名額、台灣大專院校與大陸高中學校合作等,納入下次江陳會的討論議題。
吳清基表示,很多人擔心招不到或招不滿,但目前來台交換的陸生已超過二千人,且近年台灣高等教育發展不錯,百分之七十師資都有博士學歷,設備和網路設施都具國際水準,相信一定可克服時間和技術問題,達成招生目標。
世新大學校長賴鼎銘表示,重點已不是招多少學生,而是能不能招到好學生。陸生不了解台灣高等教育體制,常有人將台灣私立學校誤解為大陸民辦學校,不會有人想申請,也「不是他們要來,我們就收」,而是要做出學校品牌,不然很吃虧。
他說,招生時間太趕、沒有宣傳管道、限制太多都是問題,且陸生來台「是停留,非居留」,外籍生來台居留一定期間,就可享全民健康保險,差別待遇須克服。
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振貴建議,未來可擴大招生名額,同意大陸對等招生,彈性處理「三限六不」,即限制採認高等學校、限制來台陸生總量、限制學歷採認領域;不涉及加分優待、不影響國內招生名額、不編列獎助學金、不允許在學打工、不得在台就業和不得報考公職考試,讓更多陸生有意願來台。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長何卓飛表示,要搶優秀陸生,須提升競爭力與特色,初期開放名額少,希望開始建立品牌,推出各校最優秀的系所,才能與國際各大學競爭。
另外,教育部目前正在研擬技職學校開放外國學生來台學習的問題,外國對於我國技職教育資源相當青睞,外界希望教育部能及早開放。吳清基表示,教育部會詳細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