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災排擠 社福團體闢財源

 |2011.04.12
1031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日本大地震滿一個月,國人慷慨解囊,愛心捐款累計近四十四億元,卻間接排擠國內社會福利團體的募款。多個社福團體發現,上月的募款金額較去年同期下滑二到三成,「今年恐怕很難過」,紛紛開始想辦法開源。

喜憨兒基金會行銷總監張幼霖指出,日本強震發生後,除了網路線上捐款大減以外,劃撥、現金和支票捐款「幾乎都躺平」,還有廠商本想發動員工募款幫助喜憨兒,但考量日本強震後需重建基金,決定先捐款給日本賑災。

「今年恐是社福團體難過的一年」,靖娟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說,上月的捐款比去年三月少三成,還有企業團體表明要捐款給日本,使得原定五月舉辦的兒童安全日募款活動只能順延到下半年。

兒童福利聯盟的「買愛心T恤送燒烤餐廳五折券」活動,今年開賣就遇上日本強震,三周雖賣兩萬五千件,但還有近一萬件未賣出。

兒盟執行長王育敏說,不只愛心T恤的買氣不如預期,今年三月的捐款也比去年同期少五百萬元。

「捐款變少,需要扶助的弱勢家庭卻增加。」南區家扶中心主任陳美君直搖頭說,三月的捐款比去年同期銳減兩成五,但申請補助的弱勢家庭增加二十戶,顯見雖然景氣復甦,仍有許多遭遇經濟困境的弱勢家庭需要援助。

面對募款金額銳減,社福團體開始想辦法增加收入,除了義賣商品,也有團體打算開發無毒、安全的兒童玩具,進軍兒童用品市場,或是開設兒童安全相關課程。

王育敏指出,兒盟除與企業合作義賣愛心T恤,更聘請專業老師教弱勢媽媽製作襪子寶寶,接下來還計畫開發無毒、符合安全的益智類兒童玩具。

南區家扶中心決定把非洲友邦送的沙畫拿出來義賣,最近還有民眾捐出民國四十八年的錢幣,也希望能盡快售出。陳美君指出,社福團體要努力找資源,無法只仰賴社會大眾的捐款,「可以賣的都拿出來賣。」

靖娟基金會認為,現在要民眾平白無故捐錢的確很困難,社福團體也要轉型,適應社會轉變,他們規畫開辦居家環境檢測課程,協助民眾二度就業,另外也會開設兒童發展、兒童照護課程,以籌措資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