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快樂
作者:島田洋七
譯者:陳寶蓮
出版:遠流出版
我不知道島田洋七是誰,但《佐賀的超級阿嬤》卻是如雷灌耳。讀完讓那位阿嬤大大出名的作者島田洋七寫的《越老越快樂》這本書,終於明白這位日本相聲藝人高深的人生智慧。如果沒有這樣的智慧,他就無法看見阿嬤是如何的「超級」,也寫不出這本輕鬆幽默,卻真實貼近人生的著作。
全書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照顧岳母的心得,第二部分是他設想更老以後的人生。因為他才六十歲,更老以後要怎樣活著才「划得來」。他認定「五十歲以後的人生是禮物」,既然是禮物,當然要好好享受。
讀過不少談老後生活的著作,大致是鼓勵老人要開朗、樂觀,維護健康,好好理財,保有親情和友情,有好的嗜好等等,這本書也含括了這些,因為這是人生的要素。而島田洋七有幾點想法,我特別起共鳴,更由於我已走過六十、七十這段愉快的老年生活,可以見證他是對的。
首先島田認為:「年紀增加,其實很不錯。」「從地球四十六億年的年齡來說,六十歲和七十歲幾乎沒有差別。就算是一百歲,在地球看來,連嬰兒都算不上。不論年輕還是老,結果沒有多大的差別。」(這觀念在我少年時父親就灌輸給我了,所以我可以宏觀地看待自己的老年。)
其次他認為過了六十歲最好裝聾作啞,少煩惱,而且「吹牛不會變癡呆」,如果「長相有趣的人,就忍耐到六十五吧。六十五歲以後,可以吹牛說:『我以前很受歡迎的耶。』別人想要確認也沒辦法。」「女人過了六十四、五歲,都會說『別看我現在這樣,以前可是個大美人哦。』不花錢的謊言和吹牛都很有趣,動動腦筋,快樂地防止老化。」(好幾次,有人對我說:你年輕時一定很漂亮。我就很正經的回答:我越老越漂亮!然後在對方驚訝的表情中哈哈大笑,果然吹牛很有趣。)
他還認為「年紀大了,想的不是十年後,而是三天後。」「只想今天要做的事,打算明天要做的事,計畫後天要做的事。」(所以我一接到別人託付的事,總是立刻盡快做完,誰知道幾天後我還能不能做呢!)
還有老了以後不要把錢留給子女,不要變得孤獨,要為自己而活。(這些看似自私,實際上是最自愛,也是真愛子女。我認同,並且實踐了。)
至於死亡,他的阿嬤說:「人們說『晚安』後睡下,一直到早上,都無知覺,這就像死了一樣。也就是說,人每天都和死亡一起,死亡一直存在睡眠中,所以不用太介意。」而他如果死了,就希望朋友在守靈時不是哭,而是笑:「唉,他總算安靜下來了,真是愛搞笑的傢伙。」他推崇「笑是最好的特效藥」,因為生物中只有人類會笑,「雖說猴子很接近人類,但我沒看過猴子笑。蚯蚓呢?別說是笑,連臉在哪裡都不知道。」(我讀到這裡忍不住大笑起來,生活中的確有很多可以讓人笑開懷的人、事、物。)
這個愛搞笑的傢伙「參與」照護岳母有十年之久了,談起照顧久病的親人,很多人都有吐不完的苦水。他雖然比較幸運,不是早九晚五的上班族,有經濟能力把家搬到離岳母住的養護中心較近的地方,但他的照護心得還是值得參考的。
譬如:把「去照護」改成「去看父母」的心情,會輕鬆積極很多;先把自己的生活和人生顧好,不需要為了病人而犧牲自己的人生;不要獨自扛著照護的工作,太好強可能中途就累垮了。當然,對病人不要忘了特效藥──笑。去探望時多說快樂的事,不要排斥(被)送往養護中心。
更重要的是「照護可以加深家人的情誼」,讓孩子學習到爸媽有一天也會老到需要別人照顧。
這本書是一個搞笑藝人睿智的人生哲學,幸運活到老的人,應該笑著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