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回歸線經過的台灣,氣候上屬於亞熱帶與熱帶氣候的交界,特殊的地形條件,再加上溫暖多雨的氣候,使得台灣成為昆蟲天堂,許多可愛又有趣的昆蟲生活在這裡,鍬形蟲,就是台灣容易發現的昆蟲之一。
目前,台灣確認的鍬形蟲種類超過五十種,且不乏許多特殊珍貴的種類。其中,扁鍬形蟲可以說是最容易發現的種類之一。扁鍬形蟲屬於鞘翅目〈甲蟲〉的一員,一身強壯的外殼,就像是穿著盔甲的武士,再加上顯眼的前顎,讓扁鍬形蟲宛如明星昆蟲一樣,深受許多朋友喜歡。
扁鍬形蟲,蟲如其名,整個身體相對來說比較扁平,這樣的身材相當適合躲藏在土堆、樹葉或樹幹當中。每年的三月到十二月間,都是可以觀察到牠們的好機會,特別是溫熱的夏天,更是牠們大量出現的季節。
烏黑的身體、強壯的前顎,特別是前顎靠近頭部的地方,有個明顯凸出來的鋸齒,這是辨別扁鍬形蟲與其他鍬形蟲的特徵之一。扁鍬形蟲個體的體型以及外觀的差異,其實還滿大的,雄性扁鍬形蟲最大的體型可以超過七公分,而最小的卻可能只有二公分左右,相差達三倍多。
成年的扁鍬形蟲喜歡出現在台灣欒樹、柚子樹、白雞油樹等樹上,因為這類樹木會流出汁液,而這些汁液是許多昆蟲的大餐。扁鍬形蟲會運用強而有力的大顎剪開樹皮,讓樹汁流出來,不僅自己享用,也順道造福了其他小昆蟲。當然,這也會吸引獨角仙這類的大型昆蟲前來分一杯羹。而為了辛苦得來的地盤與食物不被搶走,難免得打上一架,只是體型碩大的獨角仙往往是最後的獲勝者,讓辛苦剪開樹皮的鍬形蟲,不得不悻悻然離開。〈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