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是全球第十八大缺水國,為開發新興水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昨日宣布,放寬廢污水回收的規定,未來學校或工廠的廢污水只要符合放流水標準,都可用於澆花、洗地及沖廁所。
台灣水資源匱乏,據水利署推估,至二○二一年時,國內的用水需求將高達二百億噸,但屆時規畫水源僅能支應一百九十二億噸,不足八億噸,而台灣廢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潛能,預計每年可達十六點七億噸,成為最佳的新興水源。
環保署水質保護處科長王嶽斌表示,依據調查,如果推動廢污水回收再利用,約可節省一天中四成以上的用水量,但過去要申請廢污水回收再利用,必須受到包括許可審查、土壤特性調查、地下水檢測申報及行業別的限制,諸多的手續反倒造成申請的無形門檻。
放寬後的新政策,簡化申請過程及限制,只要廢污水處理至符合放流水標準,即可採回收使用,同時用途也在澆灌花木及抑制揚塵之外,再擴充可用來沖洗作業環境內地面或建物用水等次級用水及景觀用水。
王嶽斌說,目前全台列管的水污染源廢污水回收使用率只有約百分之九點四,還有很大的空間,環保署今年也選定東華大學、金門技術學院、暨南國際大學及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四家大專院校,設置示範場,預計每天可回收一千五百七十四噸污水,每年節省水費五百五十四萬三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