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光下發亮的
喔,母親的乳房
我是待哺的嬰兒
這首詩是二○○七年十二月創世紀詩雜誌社出版的《辛牧詩選》裡所收一九六七年寫的詩。有二位俄國批評家在評論俄國象徵主義小說家安德烈‧別雷的小說時,分別說:「他創立了一種具有緊張的聯想式寫作風格的多重涵義的詩學結構;他創作中的兩大特點是語詞崇拜與節奏操練,從而得到最濃縮的表達。」這些話適可做為辛牧詩作的評語。〈塚〉這首詩是已濃縮得不能再濃縮的三行,因其字裡行間的相互關聯與組合,而飽滿著將快爆開來的詩汁(質)與詩味。這,顯示辛牧是一位有天生俱來詩人才智的詩人,勉強不得。
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的電影哲學中有一個概念:人的大腦裡有一張電影映幕,人在讀取文本符號後,會從腦中的經驗資料庫抽出所儲存的相應資料,然後整合完形出一時間的、運動的影像。(塚)這首詩,三行依序在讀者大腦裡的映幕上提現了三個景像:「在月光下發亮的塚」、「母親、哺育的乳」、「待哺的嬰兒││我」,以蒙太奇的語法,溶入溶出。
三行影像指向三個世界,第一行指向客體物「塚」的現實世界,第二行是詩人因客體物激發情緒致生心象轉位的幻想世界,第三行則是第二行幻想景像所生發的感情世界。從「塚」的具象,聯結到「乳房」的印象,再聯接到「待哺的嬰兒」的「我」的記憶。然後再從現在的「我是待哺的嬰兒」的影像,迥轉回想望著「喔,母親的乳房」影像,然而接著是「乳房」已不在,已轉化為「在月光下發亮的「塚」的影像。如此讀之,令人鼻酸。
三個景像的巧妙粘連轉換,一路形成一個合乎常人共性的情感邏輯詩境。這首詩的詩境、詩味之生發的關鍵,在最後一行「我是待哺的嬰兒」,意指現在我是「待哺的嬰兒」這一處境,由於這一情境的存在與提醒,又領著讀者思緒返回第二行的情境,再之又很快的就跳接回第一行的現實情境。如此一來一返的情境輪迴結構的詩性語言操作,詩味由之益增濃烈,會好幾天在讀者的腦裡縈繞不去。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