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有囍

吳鈞堯 |2011.03.29
970觀看次
字級

誰還記得「青年節」的來歷?

清末,年輕志士前仆後繼響應國父革命。設「青年節」,紀念黃花崗與其他戰役的罹難先烈,以其青春盛茂而為國犧牲,除悼念英靈,也供後世效法。台灣國文教材收錄林覺民〈與妻訣別書〉,以教育一次一次描繪時代的苦難跟人民的覺醒;描繪它、記憶它,然後知道人間的大愛。

我常想,誰願意駐留林覺民的信,闔眼追思,回想窗外陰霾卻無雨,門前晴天卻蓊鬱?而一個、兩個、許多個革命志士,整衣衫、提行囊,背離他的家園。

台灣經歷過大中國教育,這些年戮力本土,我與孩子共讀,發現台灣藏有許多我不熟悉的典故,比如高雄名打狗、宜蘭舊名葛瑪蘭,來自原住民語彙,台東的鹿野則緣於日據時代。新一代台灣孩童若日後縱橫四海,也必不忘本了。台灣社會常態卻非如此,多見遺忘歷史,卻追逐新聞。有一陣子,我逢人就抱怨,何以藝人婚姻跟子女之爭,卻成為新聞頭條?

二月,年後,《聯合報》一連幾天以大篇幅報導大陳島撤退:一九五○年舟山撤軍後,浙江大陳島成為國民政府最北的領土,迄一九五五年二月棄守為止,國共互有征戰,蔣介石且派出陸軍四十六師增援,兼以美援物資,士氣大振;不過,共軍兵力支援更多,隨著台州路橋機場落成後,掌握海空優勢,大勢盡去,國民政府與美國海軍啟動「金剛計畫」,撤出三萬多名島民,自此國民政府只剩台澎金馬。雖是節節敗退的戰史,卻畢竟是歷史,而大陳島再往南,就是我生長的金門。

新聞刊於新春期間,對比景區人多、車潮打結等新聞,更顯驚心動魄。

我從小即不斷地問,若我不生在金門、而是廈門,我將開啟什麼樣的未來?當時我不知道,大陳島一役決定國民政府台、澎、金、馬的格局,我也才能好奇提問。

還能記得青年節?妻子說她記得。那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當年遍翻農民曆,得要日子好,最好適逢放假,三月二十九因此中選。可這一天是青年節呢!一個肅殺、悲傷、死亡的日子,然而,又未嘗不是新生、喜悅,告別舊的,迎接新的一天?

也許選在這一天完成終身大事,我必也回想了清末的那一天,烈士們走向一個流血的地方。多年後,我卻背著他們,迎向紅展展的囍字。我或也想,烈士們必也樂見後世,以這一天,當作他們的結婚紀念日。(本專欄隔周二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