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早在二○○○年公布民眾版心肺復甦術(CPR),後來美國心臟醫學會在二○○五年公布二○○五年新版CPR操作技術,為了讓國內推廣的CPR能與世界接軌,衛生署與專業團體共同研商,決議參考美國心臟醫學會所公布的版本,因此,去年美國心臟醫學會再次公布二○
一○年新版,國內也立刻跟進修訂。
觀察這三種民眾版CPR版本,有兩項趨勢:第一,步驟化繁為簡
;第二,強調胸部按壓的重要性。因此,不分年齡層,需要CPR的患者急救法,趨向一致且單一的指令。
比如早期比較重視口對口人工呼吸,指引上甚至認為即使沒有呼吸,但尚有循環徵象,依然進行「只吹不壓」的動作。
二○○五年CPR版本發展出「叫、叫、A、B、C」口訣,認為吹氣後不論循環徵象為何,都應進行胸部按壓,並且將成人壓胸與吹氣比,從15:2改為30:2,嬰兒以及兒童壓胸與吹氣比原為5:1,也改為30:2。
在二○一○年最新版本中,則更強調持續胸部按壓的重要性,因此口訣變更為「叫、叫、C、A、B」,同時提出吹氣可以省略,認為這種強調胸部按壓的推廣方式,讓民眾緊急時更能免除疑慮,毫不遲疑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