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只是一粒;若是落在地裡死了,就結出許多粒來…」今年三月台東基督教醫院呂信雄獲美國醫務管理學院頒授院士榮銜,這是醫管專業人士戮力以求的最高榮譽,在信仰的見證下他為病患的付出終獲肯定。
呂信雄出生於花蓮海濱的一個小漁村,是家中的長子,為家計四處為人洗衣的母親,與氣喘的父親呂阿祥沿街叫賣漁貨、撐起一家命脈的堅毅形象,在他腦海中永遠是那麼地清晰。
他因宣教士的援助,認識了信仰。有好幾次,父親性命垂危,幸賴門諾醫院的宣教士伸出援手,才緩解呂家的困頓。
念企管的呂信雄在退伍後踏入美商公司工作,滿腦子希望賺錢改善家中生活。直到一九八一年,門諾醫院需要一位有企管背景的年輕人,對呂家有恩的宣教士魏海蓮向呂信雄招手,希望他投身門諾。
這時的門諾醫院,正面臨雙重的經營壓力,呂信雄以企業管理的專才、憑藉初生之犢的勇氣,提議擴建與募款,因應全民健保新制的實施,及降低經營衝擊帶來的傷害。儘管在過程中遭遇重重困難與挫敗,呂信雄都視之為學習危機處理與演練募款機制的試煉場,吸納成千金難買的實務經驗,並漸漸帶領門諾突破困境。
一九八六年,呂信雄接下門諾醫院副院長的職務,之後在門諾董事會的全力支持下,帶著家人前往溫哥華綜合醫院實習,向領導著兩萬名員工的核心團隊學習醫管實務,待學成再回門諾歸隊奉獻。沒想到數個月後接獲門諾傳真信,表明院方決議不再為他保留副院長職務。
身處異國突臨事業困境,呂信雄聽取了門諾教會柏根牧師的勸解,收拾心情,把明天交給上帝。後來呂信雄回國,這時門諾醫院接手台東基督教醫院,但此時東基因財務困窘與人事傾軋關門在即,門諾董事會在派不出接續人選下,最後讓呂信雄接任東基院長。
「在門諾時,我的挑戰是把一塊錢當兩塊錢用,在東基,我的任務是如何找那一塊錢。」東基終於在呂信雄到任三個月後,首度轉虧為盈,這也是東基創院三十多年來第一次不見赤字。
為了照顧台東高於全國平均的老年人口,呂信雄下一個大夢是為後山臥床老人準備一個「家」,預計在今年底動工,他為了圓後山人共同的夢,正勇往直前,希望更多人做那粒落在土裡的麥子。
東基徵求一千五百位守護天使,每月捐款六百元,認養一位失能老人的日間照護;徵求一千位福餐天使,每月捐七百五十元,認養一位獨居老人的午餐便當;四千位遮風天使,每月捐款一千元,為後山老人多準備一間遮風避雨的房間。郵政劃撥帳號:○六四一三六一三戶名:台東基督教醫院,或電(○八九)三一○○○○。
(黃如伶)呂信雄的故事於《新觀念雜誌》九月號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