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巴林反政府示威持續數周,在沙烏地阿拉伯等周邊國家出兵援助後,巴林國王哈麥德十五日宣布,國家即日起進入緊急狀態,為期三個月,他並授權巴林部隊指揮官採取任何必要措施,保護國家與國民安全。
占巴林人口多數的什葉派穆斯林民眾,因不滿在少數遜尼派統治之下受到歧視,要求政治改革,一個月前發起反政府示威活動,十二日更封鎖所有通往首都麥納瑪金融中心的道路。
由於暴力衝突逐漸升高,巴林政府向沙烏地阿拉伯求援,這也讓巴林成為中東各國爆發民主潮以來,第一個向外求援的政府。
沙烏地阿拉伯領軍的波灣各國軍隊十四日抵達抵達麥納瑪維持秩序,約有一千五百名外國士兵,協助巴林當局看守石油設備與金融機構等重要設施。
哈麥德十五日透過國營電視台,宣布有如戒嚴的抗暴命令,並未使衝突減緩,反而造成更多人員傷亡。示威者領袖沙里夫表示,波灣各國的軍隊進入巴林,等同宣戰。
數以百計的巴林警察十六日搭乘坦克、運兵車和巴士到達麥納瑪的珍珠廣場,以鉛彈和催淚瓦斯,試圖驅逐民主派示威群眾,但情況並未獲得控制,除了首都,巴林多個地方也發生了流血衝突,這是持續多日的示威中罕見的嚴重情況。
半島電視台等媒體報導,位於首都南方的城鎮錫特拉的衝突造成數百人受傷。當地醫務人員稱,武裝人員抵達後,用鉛彈向居民開火,至少兩百人受傷,另有兩百人因吸入催淚瓦斯送醫治療。
巴林什葉派高層神職人員警告,反政府示威民眾將成為「大屠殺」目標,同時尋求穆斯林及國際協助。
對於巴林求助沙烏地阿拉伯軍援,伊朗、美國、歐盟、俄羅斯都認為會使局勢惡化,紛紛呼籲巴林各方克制、外國軍隊保持中立;伊朗為了抗議巴林向外求助軍援,還召回巴林駐伊朗大使。
鑑於巴林局勢惡化,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當晚將巴林的評級連降兩級,目前該國評級為「BBB」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