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符芝瑛特稿】馬英九總統昨天視察原能會表示,若發生緊急核災事故,窮盡一切方法都無法挽救,當局「迫不得已時會壯士斷腕」,會放棄機組以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絕不猶豫。
總統親上火線,是否能疏解民眾內心的兩大憂慮:
第一:日本核電廠外泄的輻射塵會不會飄來台灣?如果真的飄來了,又該如何因應?
第二:無論遭遇不可抗力或人為過失,台灣的三座核電廠,是否有足夠的應變計畫及措施,以保障民眾生命安全?
昨天網路上及手機簡訊不斷流傳著一則消息,說是根據英國國家廣播電視BBC報導,日本政府證實福島核電廠大量輻射外泄,已經超出搶救能力範圍之外,亞洲區域的國家及人民應提前做好防範工作,抵擋核能輻射的攻擊。甚至煞有介事地說十五日下午四時,首波核輻射將登陸菲律賓。
收到簡訊第一時間,出於媒體人直覺,到處查證,竟然沒有一個新聞來源能支持這則消息,但是整個下午,同一則消息仍在廣泛散布,引起連串恐慌。
其實民眾的憂慮大多來自缺乏及時透明的訊息。目前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網站(www.aec.gov.tw)已根據全國輻射偵測中心回傳的資料,每十秒鐘更新一次數據。並且抽檢十二日以後日本進口的食品,包括魚產品在內,結果立即在網站上公布。
該網站也呼籲民眾不要因害怕而盲目服用碘片,因為會造成副作用,尤其是對孕婦及有甲狀腺亢進疾病的患者。
若是真的發生輻射事故,該網站也提醒民眾立刻進入室內,緊閉門窗,關掉空調設備,則五至七成的輻射可被屏蔽。懷疑受到輻射汙染,最好的方法就是趕快淋浴。
近日民間有一個說法,如果這麼嚴重的災害發生在台灣,後果不堪設想。理由是社會大眾對於災害的危機意識不夠,平日也缺乏演練。
進入原委會網站搜尋到《核子事故緊急應變法施行細則》,仔細研讀數次,不得要領,因為全以法律條文形式呈現,艱澀難懂。建議負責單位將這些應變措施轉化為一般民眾容易理解,可以琅琅上口的幾個重點,利用各種機會反覆提醒,直到深入腦海,成為直覺,立即反應。例如燒燙傷的口號「沖脫泡蓋送」;CPR急救的口號「叫叫ABC」,都是很成功的例子。
馬總統宣示「壯士斷腕」,可能不是民眾最想聽到的,民眾需要及時透明的訊息,以及政府帶頭加強應變教育,事前準備比事後補救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