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們要好好愛護他。」這情形在佛經裡也常看到,佛陀總是苦口婆心地開導弟子不要輕視後學,對小輩也應尊敬,佛陀在「四小不可輕」裡就提到「小沙彌只要虔心學道學法,假以時日,也會成為人天師範的法王;年少王子將來長大就是國王,統領天下造福萬民由他,一言喪邦遺禍百姓也由他。」

由於僧團中有許多小沙彌,常跟著年長的比丘出去托缽乞食,他們因為年紀小,總是受到冷落,不是被齋主在缽裡放小石子,就是放沙,而不用飯菜來供養他們。佛陀知道後,便召集大比丘說
:你們不關心這群年幼的沙彌,則所受的飲食便是不敬。
令人讚歎的是,佛陀並非只會要求他人愛護兒童,許多時候都以身教代替言教,例如迦旃延尊者到遙遠的王舍城傳教,有一天,他派了一個年紀很小的徒弟回到祇園精舍探望佛陀。
佛陀看到迦旃延的徒弟遠道而來,便吩咐阿難說:「你到我的寢室再添一張床位,讓迦旃延的小徒弟就睡在我的住處。」
佛陀慈悲的作法,不僅肯定迦旃延,同時也令其深受感動,而愈加賣力弘法;此舉也是在教育僧團的弟子,即使是個小沙彌,也不可以輕忽冷落他們,要好好愛護他。
身旁的弟子看到佛陀如此愛護小沙彌,從此對均頭、羅←羅等沙彌,就更加愛護照顧。
佛陀總以身體力行來發揮無言的教化,使弟子們心悅誠服,如此懿行一傳出,更吸引四方仰慕者紛紛歸投佛陀座下,成為三寶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