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梨華小檔案:浙江鎮海人,1931年11月28日生,台灣大學歷史系,作品在《文學雜誌》等處發表。赴美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新聞系,1967年代表作《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出版,獲嘉新文藝獎小說獎。
世界局面逐漸改變,對中日文及遠東有興趣的學生愈來愈多,史巴利系務忙,中文方面學生一增加,產生了許多問題,他無法兼顧,忙向兩個半時教員表示,他要聘請一位中文部門的主任,請他們推薦。這時正好有一個在台大比她低班的,剛拿到學位但沒有綠卡的同學來向她打聽柏斯有無空缺,如真對她說了,她連夜由中西部趕來,由如真帶著去見史巴利。在如真所接觸過的女性中,這位台大的「小妹」葉冷霜可以說是最玫瑰其貌鋼鐵其心的人物了。
她是嬌小的,她是柔聲細氣的,她是笑起來掩著嘴垂著眉不勝羞怯的,她是許多沒接觸過東方女性的西方男子最欣賞的一個「中國嬌娃」。如真在一旁,用東方的,更是作家的眼睛觀察到,怎麼在五分鐘之內,這位在以后相處的日子裡逐一顯露與她的名字一樣不動聲色的冷情的本性的「小妹」贏得了系主任的好感及信任。第二天,葉即被聘為德文系中文部門的主任,如真的上司。
葉冷霜當了主任之后的兩年,對中文部門的發展的確有貢獻,她的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神話及《易經》這兩門課十分叫座,不但招來了許多學生,同時有不少學生到德文系要求主修中文。而且,選語文課的人數也驟然增加。聲勢一大,德文系不得不撥經費到中文部門,並且,在文學院的二樓,讓出兩間辦公室,一間給葉冷霜,一間供方如真及另一位半時老師金先生。如真以前,除了上課之外,很少留在學校。現在有了辦公室,金先生又很少來,所以如真偶而會留在辦公室,改學生作業,偶而也會同葉冷霜去教職員小餐廳喝一杯咖啡。
如真一向覺得自己有超人的「一眼看到底」的觀察人的能力,在她少數的知已朋友面前,她常半開玩笑地說:小心點,我的第三隻眼睛正在細讀你。她丈夫若愚有時也會承認她的觀察力相當敏銳。可是與葉冷霜同事前后四年,她始終也捉摸不到對方是怎麼樣一個人。她有時對如真十分親匿愛嬌,稱她方姐,有時一副上司的氣派,冷氣凜人。有時她會自動說一下與她有過一年婚姻的意大利籍的丈夫,有時,當如真無意問問她,你這個周末會在家嗎?她的回答會是:這是我的私事,而面無笑容。她們有同事間的友好關系,也沒有朋友間的親密關系。
就在有一次喝咖啡時,葉冷霜向如真提出怎樣從臣屬於德文系掌握中解脫出來的方案,如真當然贊同。於是她們兩人,加上一直對中文系的發展非常關注的社會系的駱文教授,一起徑自去見當時的校長。葉冷霜呈上十分強勢的專修中文的學生人數,又用十分婉轉的語氣說明東方文化日益被重視的傾向,如真報告了兩年來不斷增加的希望主修東亞語文的學生,駱文申訴了中文臣屬德文系的不合理,校長聽了之后,答應他們會對此事予以考慮。一個星期之后,文學院長通知史巴利及葉冷霜,從下一學年起,中文系獨成一系。
她最終是用什麼方法達到了史巴利對她的諒解,如真一無所知。雖然文學院的廊道裡、或是龐大的西班文語系的秘書室,流傳著史巴利與葉冷霜之間不同尋常的關系的流言,如真也聽到些許,但在他們兩人偶在一起時的行態上,如真也看不出什麼破綻。
(「在離去與道別之間」(簡體版)二十一世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