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紀念館系列(二 佛陀行化圖{4} 慈度尼提

文/妞吉整理 圖/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2011.03.09
2286觀看次
字級

印度種姓制度嚴密分明,四種階級中,婆羅門地位最高,剎帝利次之,吠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第四是包括工匠與奴僕的首陀羅,做的是清掃街道與廁所、搬運垃圾等最卑下的工作,且世代相傳,永無翻身之日。

佛陀住世時,舍衛城中有位賤民(首陀羅)名叫「尼提」,以擔糞為業,卑賤的連孩童都輕視作弄他。佛陀觀察到尼提得度的因緣已經成熟,便帶著阿難進城,要來度化他。

這一天,尼提擔著盛滿糞便的桶子,準備去城外傾倒,他遠遠望見佛陀走過來。佛陀的安詳莊嚴相,讓尼提自慚形穢,他不敢汙穢聖者,立刻避道而行。沒想到快出城時,又與佛陀相遇。

佛陀溫和呼喚,尼提擔著糞,羞愧惶恐得不知如何是好。佛陀走到尼提面前,慈悲地對他說:「你想不想出家修行?」從來沒有人溫和對待他,尼提又驚又喜,但想到自己是罪業深重的人,哪有資格出家修行?

佛陀微笑說:「佛法廣大無邊,不論任何人都能修行得度。」尼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光明與希望,於是隨佛陀回到祇園精舍,在聽聞佛陀開示後,得證初果,佛陀更為他開示四聖諦,尼提比丘立刻證到四果阿羅漢,煩惱滅盡,神通自在。

佛法的慈悲與平等,如大海廣納百川,不論貧富貴賤或男女老少,只要發心修行,都能獲得最究竟的利益。佛度尼提就是最好的例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