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之後,同班同學真可說是各奔東西,有些到美加念書,有些回僑居地,有些留在台灣工作。今年,畢業四十年,大學同學決定要辦一個全球同學的首次聚會。
大學畢業時,有一半的同學出國深造,後來回流的也有十多位,在台北的二十多位同學倒是常聚會,但是總有幾位同學,常常聯絡不到,久而久之,也就失聯了。審視在台同學的名單,失聯的就有兩三位,而在國外的同學,一半以上是只有名字,連一個電話都沒有,這個時候真要怪我們平時太疏於聯絡了。
要辦「四十重聚」聚會,首先要把同學找齊,至少能將訊息傳達出去。拜網路發達所賜,透過網路,將所有互相聯絡過的同學陸陸續續納入名單中,眼看著只有名字,地址掛零的欄位愈來愈少,我這個聯絡人也覺得很有成就。不過,仍有幾位同學,沒有人知道他們的下落,也只好一邊籌備一邊找人了。
去年十一月底,在台北的同學聚餐,討論重聚的日期及地點。隨後將會議紀錄及同學錄傳送到每一位有網址的同學手上。
這個時候,多位同學開始發出通函。有些同學報告自己的近況,有些將自己這四十年來的生活做一個敘述,大家傳閱信件及照片。有兩位同學甚至為我們班做了個部落格,將大家的文章、照片,以及四十年前青澀模樣的照片,整理出來。這些文章與照片,勾起大家塵封許久的記憶,紛紛發表感言,我們同班同學,在見面重聚之前,就開始在網路上聚談起來了。
有趣的是,久居美加的同學,大多不會中文打字,於是採用英文寫信,連中文名字都是用收到的信函剪貼上去的,在台灣的同學,寫起中文比較順手,於是用中文寫信,大家交流無礙。
不到一周,我們能連繫上的同學似乎都動了起來,四十年的同學情誼,在這短短的時間裡,在失聯數十年之後,又有了交集。耶誕、年節期間大家互賀新年,連一向少與同學聯繫的一位同學,都傳了一組圖文並茂的賀年卡給大家,表達他的心意。
熱心的璞貞不但將自己的動態向大家報告,不時還對同學的現況做一個回應,可說是我們這一回合交流的主軸。遠在加拿大的方理,翻出許多老照片,一張畢業前在海邊露營的照片,大家好像在玩木頭人吧,笑得很開心。
還是有幾位同學,明明網址沒錯,卻硬是沒有回音,連我們送出的問卷都沒有回,只好透過各種方式詢問。
他們的回答很有意思,大多是不會打中文字,想等練好後再寫信,我回應說,若寫英文比較方便,就用英文寫吧,能溝通就好。我們不是收到好多封這樣的信嗎?同學們,加油吧!
感謝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能透過網路,不受時間與距離的阻隔,能與老同學通信話舊。有些同學,雖然分居各地,還能透過skype,與同學免費聊天,聽聽四十年久違的聲音。
經由網路,四十「重聚」早已經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