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孝道月除了感念四恩,佛教徒不論參加法華懺、方等懺、大悲懺、淨土懺、地藏懺、梁皇懺及慈悲三昧水懺等法會,依之修禮,興起七種懺悔心至誠懺悔,可滅身口意之罪。
所謂懺悔,依六祖惠能大師所說:「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何為七種懺悔心?發慚愧心、發恐怖心、發厭離心、發菩提心、發怨親平等心、發念報佛恩心,以及觀罪性本空,名為七種懺悔。佛弟子於佛前緣想十方諸佛菩薩與聖賢僧,合掌敬禮,或於眾僧前揭露身心所犯過失,並誓不再造。
懺悔就是反省、改過、遷善,懺悔是認識罪業的良心,是袪惡向善的方法,是淨化身心的力量。星雲大師曾開示,除了上述的懺悔方法以外,佛教徒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如下六種懺悔:一、說好話懺悔;二、捐善款懺悔;三、勤勞服務懺悔
;四、成就他人懺悔;五、用感恩報德的心懺悔;六、以禮佛謝罪的心懺悔。
懺悔能使身心回歸到真誠與善美,做到放下與淨化就是懺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