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科學家宣布,已經找到慢性疼痛的「開關」,這種稱為「蛋白質激酵素G」(PKG)的物質如果處在「開」的狀態,即使造成疼痛的原因已消失,神經細胞仍會不斷傳送疼痛訊號。
老鼠實驗顯示,只要把PKG「關掉」,疼痛感就會立即消失。
哥大醫學中心研究人員安布隆和宋英儒已把他們發現的化學訊號通路申請專利,以開發不同於現有藥物的止痛藥。他們以十五隻老鼠所做實驗顯示,發炎或受傷引發化學反應,啟動PKG。PKG造成神經細胞興奮,疼痛訊號即傳送到腦部疼痛中樞。只要PKG處於活躍狀態,痛感會一直持續。
去年全球止痛藥市場高達五百億美元,而且目前市面上的止痛藥不一定有效,而且有副作用,COX─2成分的止痛藥並會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可能。
安布隆指出,現有止痛藥作用於中樞神經,以截斷腦部接受疼痛訊號,PKG則作用於皮膚等周邊神經,製成止痛藥,不但更有效,副作用也較少。
據美國慢性疼痛協會統計,有慢性疼痛問題的人七成忍痛時間平均三年,另三成痛苦時間長達十年。大部分人因為藥物無效,轉而尋求針灸等替代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