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突尼西亞發生茉莉花革命推翻獨裁統治者之後,一股民怨不斷延燒到埃及,如今再延燒到利比亞,二月十五日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首先爆發示威抗議,抗議活動其後蔓延到首都的黎波里,抗議者要求統治者格達費下台,格達費下令轟炸反對者,造成重大傷亡,也引發了國際的關注和聯合國的介入。
在一般人印象中,利比亞領袖格達費是獨裁者中的獨裁者,被奉為非洲的「王中之王」,加上一度沉迷「輸出革命」,使他得到「利比亞狂人」的稱號。其實格達費獨裁的背後,隱藏著利比亞分裂的危機。他在位四十多年間,國內曾發生多次騷亂。一九九三年,利比亞人口最多的部落Al-Warfalla公然挑戰格達費,在軍中發動政變,導火線是格達費以自己部落成員壟斷資源最豐盛的空軍,令其他部落感不公。政變雖失敗,八名軍官被處決,但對利比亞影響極深遠,因格達費懷疑第二大部落Magariha也支持政變,一九九○年代開始,利比亞外交政策邁向溫和,其實也是對國內危機的無奈回應。但格達費能絕對掌控的勢力範圍,其實只局限在西部,東部也是其他反政府陣營的基地,反格達費仍不遺餘力。
如今利比亞的動亂,只會讓北非的抗爭火焰,蔓延至撒哈拉以南地區的機會也將跟著升高,北非茉莉花革命提供了整合反對勢力的契機,其實民主化只是一個口號,失業青年則是催化劑,國內長期存在的深層矛盾,才是革命源頭。
此次,利比亞的抗爭,挑戰專制體系的非洲人民從利比亞學到的經驗是,格達費即使展開血腥干預仍未能阻止人民抗爭,如果民眾看到像格達費這樣的人能被推翻,會對非洲公民社會及其所能施壓的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利比亞人民的抗爭意義是:「人民可以不必接納某人長達三十年的獨裁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