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堂風光184--一畝田

妙冠 |2006.07.28
466觀看次
字級

清晨,微微暗暗,每當早課香握著香板,身猶如坐落在敦煌洞窟中,一尊尊跏趺而坐的未來佛,除了偶爾鳥叫聲,整個禪堂一片安詳寂靜,靜靜的在心地上用功。

記得有首耳熟的民謠歌曲:「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每個人心裡一個一個夢,一顆芽、一顆種子,是我心裡的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種樹種李種春風,開盡的花,春又來!」外界的田地需要耕耘,需要種植;其實我們的內心也稱作「心田」、「心地」,也有待我們去開發、耕耘。

有一次,佛陀在拘薩羅國弘化,遇到一位以耕田為生的婆羅豆婆遮婆羅門,正使用五百具犁辛勤的工作。婆羅門看見佛陀,就暫時停止耕耘、擦一擦滿臉汗珠,迎向佛陀說:「佛陀!我努力耕田下種,來供給自己的飲食所需,不必向別人乞食。佛陀也應該耕田下種,來供給自己的飲食所需。」

佛陀回答:「我也在耕田下種。」

婆羅門狐疑地問:「我不曾看見佛陀使用犁具耕田,請問佛陀是如何耕田?可否為我述說,好讓我增廣見聞,了解真正的耕田方法?」

佛陀注視著帶有問難意味的婆羅門,不疾不徐地說:「我以信心為種子,以善法為良田,以智慧為犁軛,以慚愧心為車轅,以持戒為牛鞅,以苦行為時雨。我的正念是善於耕耘的農人,守護著每一寸土地,保藏身語業,宛如穀倉適量安放許多食物。耕除煩惱的穢草,獲得豐盛的收成。我精進耕耘,使田稼不荒廢,能夠安穩,而迅速進行工作,勇往直前不退轉,能到達無憂之處。如此耕田的人,能得到甘露果,能夠超越三界,斷除一切的煩惱。」

婆羅門聽聞佛陀說法之後,原本傲慢之心,轉為恭敬的信念,並且心悅誠服的讚歎佛陀才是善於耕田者。

心外的田地容易耕種,心內的田地不易耕耘,在佛教裡有一句很美的好話,叫做「發心」;也就是要開發我們的心地,種植我們的心田。

禪猶如一畝田,在開發我們內心的潛能,一般人,大多心外求法,大都不知道自家有無限的寶藏;心地、心田開發以後,也是法樂無窮,價值無限喔!

早晨陽光照射,發現一叢叢的荔枝,如同行者在戶外修行打坐,金佛樓每層的陽台外,一尊尊金碧輝煌的坐佛,內禪堂又有禪師—未來佛,個個發心精進用功禪修。佛光山上真美,處處禪機無窮無限,眼根所看到「全部都是佛」,深居在這塊佛國淨土的每個人,無論有情無情皆能令眾生感受到禪味法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